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骄傲的红薯 周海亮 ①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近些日子尤为如此。有时在校门口匆匆见...

骄傲的红薯

周海亮

  ①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近些日子尤为如此。有时在校门口匆匆见一面,母亲塞给儿子零食和钱,表情局促不安。然后母亲说,该回去了。儿子说再聊一会儿吧,眼神却飘忽不定。母亲笑笑,转身,横穿马路,走出不远,又躲在一棵树后面偷偷回头。她想再看一眼儿子,哪怕是背影。儿子却不见了。儿子像在逃离,逃离母亲的关切。

    ②母亲很满足——一个读大学的儿子,高大英俊,学生会干部,有奖学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并且她知道,儿子正在偷偷恋爱。她曾远远地看过那姑娘一眼,瘦瘦高高,和儿子很是般配。

    ③可是今天她很想见儿子一面。今天,她有了充足的借口。老家人送她一小袋红薯,个儿大皮儿薄,脆生生地喜人。煮熟了,香甜的红瓤化成蜜,直接淌进咽喉里。母亲挑了几个大的,煮熟,装进保温桶,又在外面包了棉衣,然后骑上她的三轮车。儿子从小就爱吃红薯,一路上母亲偷偷地笑。她想,应该叮嘱儿子给姑娘留两个。

这是冬天,街上的积雪未及时清理,就被车轮和行人轧实,变成光滑的冰面。家离学校约五公里,雪还在下,母亲头顶白花花一片,分不清是白发还是雪花。她把三轮车在街角停下,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儿子,母亲再一次偷偷地笑了。

⑤所以,她没有注意到开过来的一辆轿车。车子在冰面上滑行好几米才停下来。司机摁响了喇叭,母亲一惊,忙往旁边躲闪,却打一个趔趄,然后滑倒。她慌慌张张爬起,未及站稳,又一次摔倒。她的手里,仍然稳稳地抱着那个保温桶。她的脸被一块露出冰面的玻璃碴儿划开一条口子,已经流出了血。

    ⑥司机吓坏了。他说,我得陪你去医院看看。母亲笑笑说,没事。司机说可是你的脸在流血……

    ⑦在流血?母亲变了表情。果然,汽车的反光镜里,她看到自己流血的脸。她想这样的脸,怎么去见儿子呢?

    ⑧司机看着母亲,好像除了脸上的伤口,她真的没事。司机便掏出两百块钱和一张名片。这上面有我的电话,他说,随时可打电话给我。

    ⑨母亲一只手抱着保温桶,一只手推搡着名片和钱。突然她停下来,认真地对司机说,你真的想帮我吗?如果这样,能不能请你把这个保温桶转交给我的儿子……他在这个大学读书,他功课很好……

    ⑩母亲指了指那座气派的教学楼,脸上露着骄傲的表情。

  片刻之后,司机在校门口见到母亲的儿子,将保温桶递给他,说,你妈让我带给你的。男孩说,哦。眼睛紧张地盯着校园里一条卵石小路。小路上站着一位高高瘦瘦的长发女孩。

  司机提醒他说,是煮红薯。你妈让你先吃一个,她说,还热着。

  男孩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她人呢?

  司机说,她横穿马路,我的车开过来,她一紧张,滑倒了,脸被划破一条口子,流了血。她不敢来见你,可能怕你伤心……她任凭身体跌上冰面,却用双手保护着这个保温桶,她嘱咐你现在就吃一个,她说,现在还热着……

    男孩愣愣地看着保温桶,慢慢将它打开。那里面,挤着四五个尚存温热的煮红薯。它们朴实、土气,甚至丑陋,可是它们香甜、温热,就像老家的乡亲,更像母亲。

    司机拍拍男孩的肩膀,说,她还没走。顺着司机的手指,男孩看到了风雪中的母亲。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偷偷往这边看。似乎儿子看到了母亲的笑容,似乎母亲发现了儿子的目光。母亲慌慌张张地上了三轮车,转一个弯,就不见了。母亲的头发,银白如雪。

  男孩没有追上去。他知道母亲不会也不想让他追上去。可是他已决定,今晚,就回家看看母亲。他还会告诉女友,母亲并不是退休干部,她一直靠收废品供他读大学。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是他的骄傲。

1.结合语境,解释第段加点词语。

飘忽不定:                                                             

2.文章开篇“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母亲为什么“很少去看她的儿子”?

3.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她的手里,仍然稳稳地着那个保温桶。

(2)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偷偷往这边看。

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骄傲的红薯”的含义。

 

1.这里指儿子的目光游离、神态不自然。 2. (1)作用: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2)原因:母亲知道自己的身份卑微。母亲担心自己的出现会让儿子难堪。 3.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下文写母亲在送红薯的路上不慎摔倒埋下伏笔。 4. (1)“抱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极力保护装有红薯的保温桶的情形。 (2)“偷偷”这个词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既想多看一眼儿子,又怕儿子发现自己受伤而担心的矛盾心理。 5.既指母亲送给儿子的红薯;又象征朴实善良、善解人意、默默关爱和支持儿子的母亲。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提示,阅读第一段文字,即可找到语句“眼神却飘忽不定”,根据语境,“飘忽不定”是形容“眼神”的,即可以从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来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解答本题必须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中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根据情节体会母亲的心理活动,即可了解“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的原因。此句在文章开头,点明其为下文设置悬念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在叙事文章中,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交代故事的环境、铺垫情节、表达人物的情感、烘托人物形象等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本句的环境描写与下文要写的母亲在送红薯的路上不慎摔倒有关。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本题所引两句皆是人物描写,首先要了解人物描写的四种方面,根据语句说明运动的方法。再从表现母亲的行为特点和心理活动来分析描写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理解标题的含义,首先要知道标题的通常用为概括内容或点化主题的作用。通读全文,了解标题与本文故事情节的关系,从“红薯”与本文情节的关系和象征着母亲的品质两方面来理解标题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伤口上开出花朵

  ①那是几年前的秋天。

  ②我逛了好几条街,总算买到心仪的毛衣,水绿色的,款式别致,配上薄呢长裙,走在街上,心是轻盈的,那种感觉很好。高大的梧桐树下,黄色叶子飘飘柔柔落下,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地面一片斑驳迷离。

  ③早晨,我准备穿上毛衣去上班,令人惊讶又气愤的是,毛衣左襟竟被老鼠咬了个洞,还留有张牙舞爪的痕迹。因那时刚工作,租住的平房离单位不远,夜里时有老鼠来造访,为了工作方便,只能凑合着住,竟也想不到老鼠如此地猖狂。

  ④无奈,只得满街遍寻毛衣加工店,咨询有否补救的办法,接连跑了好几家,都摇摇头叹说不好修补,搭配不到同色的毛线,别的颜色补上去,效果就差了。旁边一位卖毛线的胖阿姨,看我沮丧神情说,西郊深巷有位织毛衣的师傅,手特巧,她或许有办法。

  ⑤我按胖阿姨说的巷口,顺着标记转来转去,总算在一条胡弄深处找到,师傅表情淡然接过我手上的毛衣,做上标记,放在橱窗里,说一周后来取吧。一周后我准时去取,她从一叠放置整齐的毛衣中抽出,展开,同时我脸上也展出了喜悦,那个洞,神秘地变作一个美丽的雪花,为了强调效果,又接连绣了两个愈来愈小的雪花图案,有雪花飘飞渐行渐远的感觉,同时又在毛衣右襟也绣了三朵,师傅说这样显得对称,刻意而为。

  ⑥我不由感叹,真好!比原来毛衣更完美更独特,就像件艺术品,我好像走进雪落的日子,数不清的雪花在舒展着玉色的翅膀。原本的缺陷,通过心有灵眸的匠心,摇身呈现出一种完美。

  ⑦这让我想起同学小茵,她一直有偏头痛毛病,不像一般年轻人朝气,爱凑热闹,她独爱清静。平日倒看不出她内敛的性格,眼神清澈,笑起来漫不经心,后来听她说,白天讲话多了,晚上就头痛失眠,问过不少医生,连心理医生也咨询过,却于事无补。

  ⑧改变成了妄想,正应了那句话:“没有谁是上帝的半成品。”后来她渐渐习惯了自己,选择在实验室工作,大多时间与仪器相处,很少与人言语。工作之余为排遣寂寞,她一直学着写东西,和自己内心言语。

  ⑨岁月流转,再见她时,想不到她竟出版了自己的书。她在书中序里写到:“因为无奈,喜欢上一种寂寞的美丽,徜佯在文字里,寻找灵魂的突破口……”

  ⑩世上的万物并不都是完美的。残缺、病痛、意外等既存在又无法回避,抱怨颓废展览残缺,都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尽量修复伤口,嫁接花枝,有时伤口会意外开出绚丽之花,生命从另一种意义上取得完美。

1.本文主要记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每件事的概括不超过20个字)。

2.第⑨段提到同学小茵在自己书中的序里写道:“喜欢上一种寂寞的美丽……”为什么她认为寂寞是美丽的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3.揣摩文章标题“在伤口上开出花朵”的含义。

 

查看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加横线词。

①录毕,送之(     

疑质理(     

③日再     

④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2.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3.翻译下列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选文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5.“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颔联“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何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这座猛恶林子,有名唤做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1)这段文字中“胖大和尚”是              ,他要救的人是              ,这段文字的情节叫                

(2)他成为和尚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①临风一唳思何事?                     

                    ,欲上青天揽明月。

③《陋室铭》中从反面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的句子是               

                       

《无题》中用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是                      

                      

臧克家《有的人》中“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句子化用了鲁迅《自嘲》诗中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