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名著的叙述,哪一项有错误( ) A.格列佛在小人国发现他...

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名著的叙述,哪一项有错误(   

A.格列佛在小人国发现他们用跳绳比赛的方式选拔官员,在飞岛国发现人们对数学和音乐两门学科造诣精深,在慧胭国看到人兽颠倒的现象。(《格列佛游记》)

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滥杀无辜,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其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唐僧在宝象国遇险,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西游记》)

C.衍太太怂恿别家小孩子吃冰、打旋,给鲁迅看下流书籍、教唆他变卖母亲首饰,散布流言说他偷家里东西,给幼年的鲁迅带来不好的影响。(《朝花夕拾》)

D.“我不大佩服阿长”的原因,是她不允许我走动,否则就要告诉母亲;对我讲述长毛的故事,让我很害怕;睡相不好,常常挤得我无法入睡。(《朝花夕拾》)

2.下面关于《水浒传》中人物的最终结局,正确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请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1.D 2.②D ③E ④C ⑤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格列佛游记》等几部作品,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水浒传》这部名著,了解作品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初步欣赏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该题要注意人物的生平事迹、身世经历。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采菊东篱下,                            《饮酒》)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洗溪沙》)

③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不以己悲。          (范仲淹《          》)

⑦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题。

我喜欢(chà)        紫嫣红的春天,瞧,在它的抚摸下,A   ;我喜欢满目(cāng       翠的夏天,瞧,在它的催促下,蝉儿快乐地奏起了乐曲;我喜欢(shuò)       果累累的秋天,瞧,在它的召唤下,B   ;我喜欢洁白无(xiá         的冬天,瞧,在它的吹拂下,雪花高兴地在空中跳着华尔兹。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chà)        紫嫣红            ②满目(cāng )       

③(shuò)         果累累              ④洁白无(xiá )       

2.结合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A.B两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

 

查看答案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

张佐香

①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②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者的身影。这身影,杂夹着青石、鸟影、梅枝,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③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澈的泉边,掬泉浣面,顿觉泠泠。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④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人生的生存秩序—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等等淹没了它的身影。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清泉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只剩下一身的清白。它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从古到今,它不间断地流淌着,阅尽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适自得。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心中有泉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不变心性;也才能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夹着热血带着体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玑的楚辞;李白气概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司马迁的传记,黑格尔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钢琴曲,梵高的绘画……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崇高。也有一些心中有“圣泉”的人,以其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譬如孔子,释加牟尼,还有圣雄甘地。

⑤这些源于高贵的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气与浩然正气。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⑥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心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⑦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本文题目是《心泉》,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从王维的《山居秋暝》写起?

2.品味句中加横线字的妙处。(任选一句)

①“我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

②“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

3.阅读第③段,结合相关句子分析作者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泉”这一形象?

4.那些“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和影响?

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泉”的感知和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6.阅读文中画线句,联系自己本学期学过的语文书中的某一文学艺术作品,谈谈它是如何给你以精神的洗礼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

①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叫散文。

②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谈禅,与平淡沾不上边儿。

③说到这里,似乎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

④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

⑤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不要敷衍文债,不要没话找话。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

⑥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却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损坏了原味。作文也是如此。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我们能做到的是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琢,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

⑦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汤,冲淡了原味。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尽量少说和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也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字。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因为是原味,所以淡,因为水分少,密度大,所以又是很浓的原味。事实上,所谓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普希金的诗作时说:“这些小诗之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一气呵成的,正是因为普希金把它们修改得太久了的缘故。”梁实秋也是一个极知道割爱的人,所以他的散文有一种简练之美。世上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没有未曾下过锤炼功夫的文豪。灵感是石头中的美,不知要凿去多少废料,才能最终把它捕捉住。

⑧如此看来,散文的艺术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这倒不奇怪:因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事情就只是不要把它损坏和冲淡。换一种比方,有了真性灵和真体验,就像是有了良种和肥土,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而所谓文字功夫无非就是对长出的花木施以防虫和剪枝的护理罢了。                                                          

(节选自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有改动)

1.读了本文,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出“平淡有味”的散文?

2.为了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结合相关句子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材料链接: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郭沫若《白鹭》)结合上文内容给这段文字写一段批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