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解开缚心的绳索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解开缚心的绳索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的三间三厅之房。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就安排他在城南面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刘禹锡看轻名利,毫无怨言,还随意写下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上。策知县知道后很恼火,马上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撰写一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策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在悲愤之中,他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要求:

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

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解开缚心的绳索 生活如同一叶扁舟,只有斩断缚心的绳索,才能劈波斩浪,扬帆远航;人生如同一驾马车,只有斩断缚心的绳索,才能一身轻装,驰骋疆场。漫长的人生路上,时常会有荆棘挂破我们的衣服,会有绳索束缚我们的心灵,需要我们挥剑斩断,才能一路轻松前行。 解开自卑的绳索 我抬头望了望老师,她那一双期待的眼睛让我有一种举手的冲动。我偷偷地环顾四周,同学们议论纷纷,却没有一只手举起。“这次英语演讲比赛可以充分展示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的话在耳边缭绕,我心里却生出一丝胆怯,“我的口语虽然不错,可是怎能与科代表相提并论呢?”同桌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笑着对我说:“自信是成功的开端!你还在犹豫什么?我可要报名啦!”望着她自信的笑容,我才明白,心灵的自卑常常让我们与机会失之交臂,只有克服心灵的自卑,斩断缚心的绳索,才能抓住机遇,笑对未来。我高高地举起了右手。 解开欲望的绳索 “你看过今天的早报吗?某市的市长贪污受贿达两千多万元哩!”小妹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述着报上刊登的内容。我一脸惊诧地望着她,思绪渐飘渐远。是啊,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当今社会五彩斑斓,有多少人面对金钱能心如止水,有多少人面对美色能无动于衷……无形的绳索让他们变成了金钱的奴隶,美色的俘虏。只有果断地斩断这些欲望的绳索,心灵才会自由,人生才会坦荡。 解开观念的绳索 一场真理与标准的讨论,让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让古老的神州焕发出盎然的生机;一次全方位、多渠道的开放,让幢幢高楼在东南沿海拔地而起……那位伟人,斩断了传统观念的绳索,提出了划时代的伟大方针——改革开放。中国这条巨龙从此腾飞,神州大地凯歌高奏,各行各业捷报频传。 是的,没有打破陈规的意识,就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扫除旧习的决心,就没有树立新风的胆量;没有斩断陈腐观念绳索的勇气,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新气象。 宽阔的胸怀不会被躲躲闪闪的指责缚住,缚住你的是你的狭隘;坚定的信念不会被磕磕绊绊的磨难缚住,缚住你的是你的软弱……是的,斩断缚心的绳索,消除一切自卑、欲望和陈腐的观念,迎接我们的是明艳的阳光,多彩的人生。 诗意地栖息 “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哲人在淡淡地微笑着。于是,有了负重一生的小蜗牛,也有了逍遥一世的沙鸥。 在二战集中营里,一个叫玛莎的小女孩写了一首诗:我要节省/我没有钱可以节省/我要节省力量和勇气/使它们可以支持我很长时间/我要节省我的生命,我的灵魂,我的精神的火/我还需要它们很长时间/在这风暴肆虐的日子里/这些上帝的礼物/我将很快死去,一旦我失去了它们。 每当我想起这首诗,鼻子总忍不住发酸。当潘多拉打开罪恶的盒子,一切灾难向人类袭来时,一个朝不保夕的脆弱的小女孩,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活的希望。 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人生的确不可能是一条坦途。悲伤与灾难的黑乌鸦时时在你头上盘旋,绝望的死水常常挡住你的去路。是躺下来哀叹命运的不公,还是选择摆渡自己的渡船?史铁生折了一只“写作”的渡船,霍金打造了一条思考的渡船,他们选择了摆渡苦难,因此他们又踏上了繁花似锦的人生大道。 有人说:“一个人不可能既侍奉金钱,又去当上帝的仆人。”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在许多情况下,人要么选择物质上的富有,要么选择精神上的高尚,这两者不可得兼。比尔·盖茨从哈佛中途退学经商,成为世界首富,世人顶礼膜拜的榜样。可他想参加哈佛校长聚会,却遭到了部分校友的拒绝,原因是他中途退学,不配称作哈佛人。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精神上的一块净土,供我们诗意地栖居。哈佛校长选择了精神上的高贵,这也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既然必须得选择,那么就让我们选择一栋精神上的小屋,用希望、坚强、勇敢、自信……这些人间的美德来装饰它;选择泊在小屋边那摆渡苦难的渡船,让我们的灵魂可以在这功利的世界里有一处诗意的栖息地。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一:是一篇命题作文,根据话题材料提示,“斩断缚心的绳索”就是要斩断“名利”、“贪欲”、“嫉妒和偏狭”等这些无形的绳索,去追求自由、幸福的心,去享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每个中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缚心的绳索,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都是大家乐于关注的,我们要选取典型事例来行文。人生处处有缚心的绳索,人们可以通过解开缚心的绳索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解开缚心的绳索就有了精神。你可以通过解开缚心的绳索中的故事、见闻、亲身经历,写出种种人生相。也可以写文明的人类,解开缚心的绳索带来的不是动物界的“你死我活”,也不应该“尔虞我诈”,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更应该在一种文明、和谐、甚至互助的气氛中进行。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斩断缚心的绳索理解为对自己的一种人生挑战,因为人生如登山,只要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 从写作的角度看,怎样尽快地打开思路呢?告诉你,围绕“解开缚心的绳索“多方搜寻是一条快捷的路。如何解开终缚心的绳索?解开缚心的绳索后有什么好处?我们可以再深入下去,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交流,让自己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历史人物的口做出回答。还可以采用新闻采访的方式来展现人们对解开终缚心的绳索的种种感受,做到文体创新。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谈自己对解开缚心的绳索的理解,挖掘解开缚心的绳索的真正目的,做到深刻透彻,以便更好地在发展等级上得分。 题二: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仔细阅读材料,审题立意,从材料中刘禹锡面对被贬谪的遭遇,面对可和州的策知县的一再刁难,他看轻名利,毫无怨言,毫不计较。从中可提取出“乐观” “安贫乐道” “内心快乐”“旷达胸襟”“随遇而安”等,而从材料中刘禹锡“随意写下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上、见景生情,又撰写一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可以提取出“诗意的栖居”,从他最后在悲愤中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可以从“穷而后工”、“逆境”等方面立意。可以写议论文,由以上的立意阐述观点,进行论证;也可写记叙文,通过描述自己的视角、感悟,也可以是别人的视角、感悟,甚至是借古人的口吻叙事来体现主题。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深层次阅读赏析

含泪奔跑的少年

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着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它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

“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

“明天来吧。”

“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

“那……”

“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母亲的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选自《时文选粹》,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到“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B.“城管巡查”导致母亲脚受伤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后文主人公看到城市的“暖”做了铺垫。

C.第7自然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和水泡,感觉连心的痛。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

D.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

2.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3.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

4.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处             (2)属凄异       

(3)二人对         (4)越钱塘,长江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 王命急宣   异二者之为

B. 渔者歌曰    而知新

C.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不能察,必以情

D. 乙翁欲扶  送杜少府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经典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谐明善

①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明善。

②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头,善待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③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环境,就会使明善和谐现,春意无限艳。

④人无贵贱,人格平等④。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贵了不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

⑤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树更绿,花更红,草更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木有本心”。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

⑥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1.第③段与第④、⑤段的关系是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到“和谐明善”。

3.请按照例句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可从诚信做人、专心为学、文明出游、生活节俭、尊老爱幼等方面思考)。

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两个小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 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 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朔:“你在家呆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1.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请简述出来。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漫画内容:                                          

漫画寓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