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B.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今年“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健康心理 良好睡眠”。

C.茅盾是当之无愧的大家,该书以《子夜》为题也是别有深意的。

D.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是怎么了?

 

C 【解析】 试题分析:C.“子夜”单指文题,不能包含文字载体,应改为引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三月时节,落英缤纷,fēi红色的花瓣飘落在轻轻晕开的波纹上,敲击出美妙的乐音,只有清风听到。不远处,在熙来rǎng往的人潮里,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接zhǒng而来,擦肩而过。

请写出“熙”的第七笔的笔画名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犹如舞台,有人是生活的主角,有人是生活的配角,有人是生活的编导,还有人只是生活的观众。虽然角色不同,但都是不可或缺的。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角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各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残梅

张守民

①我注意那丛榆叶梅至少也有十几年光景啦,而且是从一次买粥开始。  

②某年的一春日晨练后,我照例来到大杂院门口买早点。跑动之中发现,不远处正绽放着一团火红的鲜花,近前一瞅,一丛榆叶梅正浓艳地盛开着。只见那花儿,一朵朵欢腾雀跃,一对对精彩纷呈;藉红色的花瓣,舞动中飘逸着娇嫩;金黄色的花蕊,含蓄中满透着清新。不经意间,一份诗情画意般的意境,伴随着隐约可见的高贵和靓丽竞相显露,让人赞叹不已。

③花儿是美丽的,但其生长环境却几近丑陋。榆叶梅的西南两向,是一片高矮不等,破烂不堪的棚户区;榆叶梅树根处,紧贴着一堵歪歪扭扭的废弃砖墙;而榆叶梅驻足的三四平方米旮旯内,则乱七八糟地堆放着一些杂物,就连向上的空间也被堵了个正着。但它那并不粗壮的几枝树干,仍从残墙断壁的挤压里倔强地长出,将一团团粉红的花朵举向天空。我站在那愣神半天,居然忘记了买早餐。

④突然,北侧传来叫卖声:“大米粥啦,大米粥!”循声望去,只见一大嫂,三十几岁,着白围裙,手拿铁勺,正站在大铁桶前,而身边是几个买粥人。我近前一看,那粥真是诱人,羊脂玉似的大米粒,红宝石般的红豆粒,参差错落,漂游浮动在乳汁一样的米汤内,而且清香四溢。我随便问道:“这粥好吃吗?”一位老者说:“好吃,真好吃,买吧!”随后,又悄声说:“她是个残疾人,咱们都帮帮她。”后来听那老者说,这个女人为给丈夫治病,把老家房子卖了,最后人财两空,带着孩子来这里以卖粥为生,为省钱,租住在一间煤棚子里。

⑤今年四月一个清晨,我又来街口买粥。此时,正是赏梅季节,但小树内却断枝横陈.落英满地.满树不见一只花影,其问,有一株榆叶梅还被拦腰折断。赶巧.又遇上那位老者.他告诉我.昨夜刮了一场大风.大院许多树都被吹倒了.我深深地叹了口气。就在清洁工人拽开榆叶梅断枝的一刹那.那种皮连著筋、筋扯著骨、浆液进飞、枝断叶落的惨烈.直看得我心惊肉跳的,烦躁至极,而那棵残枝树桩上的六七个小花骨朵,更是让我心生怜悯。之后两天没见残疾大嫂出摊,再后来的三天出差中,心里总是惶惶的。

⑥第六天一早,我急急地来看榆叶梅。没等站稳,就听到一声稚嫩的叫卖声:“大米粥啦,大米粥!”噢,哪来个卖粥的孩子?循声望去,只见北侧空地上,有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正站在大铁桶前卖粥呢,直觉告诉我,那肯定是残疾大嫂的女儿。这时,那老者正在问话:“孩子,怎么是你卖粥啊,你妈呢?”女孩小声说道:“妈妈生病了。”还未说完就哭了起来。“啊,病了,很重吗?”“嗯,起不来床了。”这时,买粥的常客又到了不少,大家的目光一起投向了女孩。现场静极了,没人说话,只有女孩那低低的抽泣声。好一会儿,只听老者喊道:“大家伙快买粥吧!”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争先恐后地抢着买粥。这时,那位老者帮忙打粥,两位大妈帮助收钱,也不知是谁开的头,一元钱一碗的粥,扔下五元钱就走,后来又变成十元一碗,再后来就是五十元一碗,一百元一碗,一会儿工夫,粥桶便空了,后到的人就直接捐款,我把兜里的钱也都捐了出来,只一会儿,就收到厚厚一沓钱,光百元大钞就二十几张。女孩急得只喊:“不行的,妈妈会打我的!”那位老者把钱装进她兜里说:“孩子,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收下吧,别害怕,我和两位奶奶送你回家。”随后,他又面向大伙说道:“谢谢大家了!”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完,他们三人领着女孩,推起粥车,朝小区外走去。

⑦随着三老一少的渐行渐远,北侧空地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有那丛榆叶梅正花开灿烂,欢快热烈。其中,有一朵最漂亮的大红花,恰恰来自那棵榆梅残枝。熙熙晨光里,在众多榆梅花的簇拥下,那朵大红花愈发从容自信,引人注目,全无半点的娇羞和胆怯。

1.第①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2.下面句子中的“举”字用得很妙,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其精彩之处。

但它那并不粗壮的几枝树干,仍从残墙断壁的挤压里倔强地长出,将一团团粉红的花朵向天空。

3.选文以花喻人,请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说明。

4.选文最后一句话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①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②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而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百战百胜只是神话。因为天外有天,你厉害还有比你更厉害的,你有降龙十八掌,人家可能有葵花宝典;你有屠龙刀,人家有打狗棒。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输不丢人。如果害怕丢人,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就干脆远离红尘。

③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的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④“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怕不好出门见人,总之是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⑤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奥运会上的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那小子是百年一出的短跑奇才,不管你被拉下多大差距,谁也不会笑话你。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中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他们是虽败犹荣。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诚哉斯言!

(作者齐夫,原文有改动)

1.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根据你对第⑤段中“体育竞赛如此,各行各业都应该如此”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查看答案

阅读《五猖会》片段,完成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3.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