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提到自己的父亲,老李动情的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勤勤恳恳。”
B.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
C.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你的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D.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完演讲,张华由衷地说:“久闻大名,今天听到你的演讲真是三生有幸!”
B.那笛声从远处传来,婉转、悠扬,听了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C.辩论会上,他抓住要点,随机应变,击败对手。
D.别看他其貌不扬,说起话来可头头是道,真是才子啊!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 )
A.弱肉强食 踉踉跄跄 神通广大 嬉戏
B.惊谎失措 昂首挺立 恍然大悟 宽恕
C.美不胜收 各得其所 骇人听闻 决别
D.遥遥在望 毫不尤豫 千姿万态 静谧
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清冽(liè) 畅谈(chàng) 喑哑(ān) 骸骨(hái)
B.连亘(gèn) 指令(lìng) 静谧(mì) 猛犸(mǎ)
C.鸟喙(huì) 篡夺(cuàn) 孤舟(gū) 一霎间(sà)
D.预兆(zhào) 裹藏(guǒ) 欹斜(jī) 贮蓄(zh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喷香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泣……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600字;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请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
【A】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
【B】他在人群里,早已看见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肘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唤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的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来一些人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嘘嘘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呐?!”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母亲还是宽容的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呀,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道:“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罗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的转身,一步一匍伏的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做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手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的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
2.下列句子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任选一句用第一人称写出人物当时的心理。
(1)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闪躲。
(2)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
3.阅读文中画线句子,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4.怎样理解文章题目“请不要对那个人叫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