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青春,需要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在记叙中进...

题目:青春,需要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在记叙中进行描写和抒情,70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参考例文 青春需要雕琢 青春是一个代名词,代指正在成长的树木,振翅欲飞的鸟儿或雕琢一半的玉石。 有人说青春不需要雕琢,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如一棵棵树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形状。而我却认为,青春需要雕琢。 人们都说,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逆境中出人才,真的如此。我做过这样的一个梦,在梦中我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石头,在高山上树立,每天都接受着阳光的洗礼,鸟儿的欢唱和风儿的嬉戏,自由自在。直到有一天,我被一个石匠搬回了家。 他告诉我,他想把我雕琢成一个万人敬仰的佛像,我答应了。从此他每天都会用他的工具在我身上敲敲打打,每一下都会让我疼痛万分,于是我退缩了,我害怕了这每天的敲打,我开始抱怨,躲避,后悔。而他似乎也发现了我的躲避,于是他对我说“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选择退出”我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逃避。然后他把我放到了一边,开始雕琢别的石头。开始,我很庆幸,终于不用再接受他的敲打,终于没有皮肉之苦了,但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了,开始有孩子在我身上乱涂乱画,大人们视我为废物,就连小狗也欺负我,我受不了这种折磨,于是我暗下决心,我一定要突破,一定要成功,总有一天,我要向他们证明,我不是一个废物! 然后,我又找到了石匠,请求他的敲打,让我成功。于是我每天忍受着疼痛的折磨,每当我想放弃,想退缩的时候,我的内心都会有一个声音,他对我说“记住你不是一个废物,所以你要坚强,你要用你的成就让他们敬佩让他们折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慢慢的习惯了每天这样的敲打,但有一天,我发现我的脚下早已经不是那黑色的泥土,也早已经不用受石匠的雕琢,而是被放在大殿上的金莲花上,受着万人的敬仰。每天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的眼神都是敬畏的,崇拜的,虔诚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我已经从那个在垃圾堆里毫无用处的巨石蜕变成了一个万人敬仰的圣佛。 梦醒后我回味着,我想,如果我没有跟随石匠,也许就不会受那么多苦,也许现在还在大自然中混沌的生活着,然而正是哪一下下的敲打,激发了我,让我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痛苦,也有了成就。 对啊!没有被修剪的树木,固然独特美丽,但,也可能失去傲视万物的资本。没有被推下悬崖雏鹰,固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也有可能失去翱翔天空本领。没有被雕琢玉石,固然独特美丽,但,也有可能放不到大殿上受万民的敬仰。所以再灿烂美丽的青春也需要困难的磨练细心的雕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一定和青春有关,然后想到青春需要什么呢?需要张扬,需要个性,需要阳光,需要勇气,需要乐观等等。在叙述具体的人和事时要注意有细致的描写,要有真情实感。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乌篷摇梦到春江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⑾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见。

1.文章开头先写了青海之行、戈壁感受,为什么?

2.理解第⑩段加点语句的含义

3.文中第⑦段画波浪线部分描写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静,分析其表现特色。

4.文章第④段写“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结合全文,谈谈富春江的风光“佳妙”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习时,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推敲"之类的写作生活,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要苦于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末了,还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练,苦读,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③-⑤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是            

3.作者认为如何下苦功才能掌握语文知识?

4.本文多次运用引用论证,俗语、古诗文、名人名言信手拈来。你能补充两则名人名言、俗语或警句论证文章的观点吗?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Wi-Fi能像空气一样笼罩我们的生活吗?

①在“没网就不能活”的今天,Wi-Fi似乎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每到一个地方,Wi-Fi要是没连上,人会感觉到格外失落。会不会有那么一天,Wi-Fi就像空气一般笼罩我们的生活,不管何时何地,我们只要拿出手机就能连上免费Wi-Fi?

②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和他的研究团队最近发明了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闪烁的灯光来传输数字信息,这被称为“可见光通信”。专家表示,该技术离全面普及已经不遥远,将来在任意一个LED灯中增加一个微芯片,它就能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

③据统计,目前地球上有大约2/3的地区仍未实现互联网接入。为满足贫困、边远地区人们的上网需求,以及通过收取费用,满足部分经济宽裕使用者的超级漫游需求,谷歌正在建设一项通过热气球为全球提供快速、稳定的Wi-Fi网络的工程,代号“懒人”。目前相关测试已经在巴西展开。

④据国外最新消息,美国科研人员还打算把信号传到大海中。他们研究出了一种“深海计算机网络”——通过水下传感器,将网络数据传输到大海及河川中,提供Wi-Fi信号。不过,在大海里覆盖Wi-Fi算资源浪费吗?据研究者说,这种全新模式的无线网络,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进行水下海洋研究工作,例如通过Wi-Fi检测、预警海啸等。

⑤此外,“萌宠”也能装Wi-Fi!泰国一家电信公司日前找到许多猫和狗做“志愿者”,在它们的脖子上挂上支持移动Wi-Fi的热点设备。使用Wi-Fi者只要靠近这些宠物,连接热点,就能上网,网速峰值可达每秒8.76M。有人打趣道:“如此一来,以后人和狗出去散步,将会是狗遛人,而非人遛狗。”也许以后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狗狗疯一般地往前跑,主人跟在后面大喊:“狗狗,你快给我回来!我的Wi-Fi断了!”

⑥有了Wi-Fi,人们上网的方便程度大大提升。但是,人沉溺于虚拟世界可能会疏离甚至排斥现实生活。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我们应该把持住,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被其操控。

1.通读课文,概括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Wi-Fi信号连接技术?

2.文章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⑤段划线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试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4.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据统计,目前地球上有大约2/3的地区仍未实现互联网接入。

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也会带来一些危害。你认为Wi-Fi进入我们的生活,其“利”与“弊”分别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作答。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默写。

(1)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杨花落尽子规啼,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成吉思汗,只是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 雪》)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

(5)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查看答案

诗歌阅读

崆峒

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注释】①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②拏(ná):执持。

1.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                 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

2.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