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爱
(1)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2)“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奶奶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3)“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4)“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10)“那有什么不好呢?”
(11)“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1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13)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14)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15)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16)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2期,乔叶作,有删改)
1.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儿时:________________ 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
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的句子。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
“旮旯”一词探源
“旮旯”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近年,北京艺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旮旯”这个词应该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音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它们是与旮旯一词发音类似的词,像锡林格勒盟、霍林格勒市等。旮旯、格勒发音相似,写法不同,语源应该是相同的。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勒泰语系诸族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他们的语言影响了汉语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满语词,如“窟窿”,即借用蒙古族语“库伦”(蒙语语意为围起来的地方)一词,都表示小的空间,汉语在词意上有所变化。
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又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呢?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词汇演化过程,推测出过去演化的情况。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开始,阿勒泰语系某族人来到汉地,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后来,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时间长了,就演化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
汉语里借用“旮旯”一词,可以单称旮旯,也可以和汉语里原来的词结合,叫犄角旮旯。从字形上看,能推测其音译自外族语。两个字不能拆开,这是很多外来语词的共同特点,如葡萄、唢呐、珐琅等。
在阿勒泰语系中,“旮旯”表示宏大、雄伟、神圣的地方,从当初造字的字形上也能看出来。两个字都有日字。汉语中“旮旯”的本意是太阳的故乡或太阳神的住地,保持了阿勒泰语的原意。阿勒泰语系诸族,普遍有崇拜太阳神的信仰。但“旮旯”这个词译过来后,又经过演变,词意由神圣变为世俗,所指的地方也由大变小,但字形却没有变。
1.作者推测“旮旯”一词译自外来语,其主要根据是( )
A. 从字义上看,两个字不能拆开/从字音上看,两个字韵母一样
B. 两个字有相同的表意的部分/从字义上看,两个字不能拆开
C. 与阿尔泰语系“格勒”音近/从字义上看,两个字不能拆开
D. 两个字有相同的表意部分/从字音上看,两个字韵母一样
2.对“旮旯”一词的用法和演变,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词为褒义,汉语借用之后含有贬义,现仍含贬义
B. 原词含神圣之意,汉语借用时为戏称,现并非戏称
C. 汉语原无表此意的词,汉语借用,补充丰富了汉语
D. 原词为阿勒泰语系通用语词,现为汉语的方言语词
3.已知:汉语中的“旭”,表示初升的太阳。由此所作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汉字构字法,“旮”是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 B. 按汉字构字法,“旯”是表示太阳当空的意思
C. 按汉字构字法,“旮旯”字形上保留了原词意 D. 原用词与原词意有关,今用词却与原意无关
课外文言文.
藩(陈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日:“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使社会澄清)志,甚奇之。
1.解释加点字词。
尝闲处一室: __________ (2)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知其有清世(使社会澄清)志,甚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陈藩所说的吗?说说理由。
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机杼声(______) (2)辔头(______)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战争) 安能辨我是雌雄(怎么)
B. 愿为市鞍马(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是)
C. 不闻爷娘唤女声(听) 关山度若飞(过)
D.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送儿还故乡(回)
3.写出下列各字在文中的含义
(1)郭(______) (2)户(______) (3)著(______) (4)度(______)
4.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发自内心喜悦之情的词是( )
A. 开 坐 脱 著 B. 脱 著 理 贴 C. 门 床 袍 裳 D. 门 床 窗 镜
5.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广大妇女对男卑女尊的抗议。
B.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C. 木兰代父从军,反映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自由的劳动生活。
D. 木兰代父从军,侧面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下面小题。
1.一天晚上,祥子拉着曹先生从东城回来,路上越跑越快。跑着跑着他脚下碰到一堆高起来的东西,栽倒了。 | 2.“咔嚓”一声,车把断了。曹先生在车上喊了一声,也跌了出去。祥子连忙爬起来去救先生。 | 3.曹先生和祥子都受了伤。回到家,曹先生嘱咐祥子收拾伤处,自己进去和太太要药。祥子呆呆的看着那断了把的车…… |
4.高妈叫祥子进去上药。祥子进书房,看见曹太太给先生裹伤。他低下头说:“先生另找别人吧!两个月的工钱您留着收拾车……”曹先生让他先上药。 | 5.一个拉包月的,摔了人,碰了车……祥子几乎哭出来。他觉得对不起曹先生,没脸再在曹宅待了。按照曹太太的吩咐,洗了伤,高妈给他上药。 | 曹先生把车修好,没有扣祥子的工钱。生活又合了辙,希望又重新发了芽。 |
(1)上面连环画的主要内容是①______(不超过字),从中可以看出祥子②___的性格特点。
请你再写出一个能够体现祥子这一性格的情节③______。
(2)第幅连环画中写祥子“希望又重新发了芽”,祥子的“希望”是指④___,后因为⑤___(人物)而破灭,使他再次来到人和车厂。
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