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为 谁 龙应台 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为  谁

龙应台

    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我是一个外省女孩;在台湾,“外省”其实就是“难民”的意思。外省难民家庭,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东西,包括农地、房舍、宗祠、庙宇,还有附着于土地的乡亲和对于生存其实很重要的社会网络。

    因为失去了这一切,所以难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头。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

    所以我这个难民的女儿,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吃完晚饭,筷子一丢,只要赶快潜回书桌,正襟危坐,摆出读书的姿态,妈妈就去洗碗了,爸爸就把留声机转小声了。背《古文观止》很重要,油米柴盐的事,母亲一肩挑。

    自己做了母亲,我却马上变成一个很能干的人。厨房特别大,所以是个多功能厅。孩子五颜六色的画,贴满整面墙,因此厨房也是画廊。餐桌可以围坐八个人,是每天晚上的沙龙。另外的空间里,我放上一张红色的小矮桌,配四只红色的矮椅子,任谁踏进来都会觉得,咦,这不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客厅吗?

    当我打鸡蛋、拌面粉奶油加砂糖发粉做蛋糕时,安德烈和菲利普就坐在那矮椅子上,围着矮桌上一团新鲜可爱的湿面团,他们要把面团捏成猪牛羊马各种动物。蛋糕糊倒进模型,模型进入烤箱,拌面盆里留着一圈甜软黏腻的面糊,孩子们就抢着用小小的手指去挖,把巧克力糊绕满了手指,放进嘴里津津地吸,脸上也一片花糊。

    我变得很会“有效率”做菜。食谱的书,放在爬着常青藤的窗台上,长长一排。胡萝卜蛋糕的那一页,都快磨破了;奶酪通心粉、意大利千层面那几页,用得掉了下来。我可以在十分钟内,给四个孩子──那是两个儿子加上他们不可分离的死党──端上颜色漂亮而且维他命ABCDE加淀粉质全部到位的食物。然后把孩子塞进车里,一个送去踢足球,一个带去上游泳课。中间折到图书馆借一袋儿童绘本,冲到药房买一只幼儿温度计,到水店买三大箱果汁,到邮局去取孩子的生日礼物包裹同时寄出邀请卡……然后匆匆赶回足球场接老大,回游泳池接老二,回家,再做晚餐。

    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

    孩子大了,我发现独自生活的自己又回头变成一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而长大了的孩子们却成了美食家。菲利普十六岁就自己报名去上烹饪课,跟着大肚子、带着白色高筒帽的师傅学做意大利菜。十七岁,就到三星米其林法国餐厅的厨房里去打工实习,从削马铃薯皮开始,跟着马赛来的大厨学做每一种蘸酱。安德烈买各国食谱的书,土耳其、非洲菜、中国菜,都是实验项目。做菜时,用一只马表计分。什么菜配什么酒,什么酒吃什么肉,什么肉配什么香料,对两兄弟而言,是正正经经的天下一等大事。

    我呢,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可以。一个鸡蛋多少钱,我说不上来,冰箱,多半是空的。有一次,为安德烈下面是泡面,加上一点青菜叶子。

    汤面端上桌时,安德烈吃了两口,突然说:“青菜哪里来的呀?”

    我没说话,他直追,“是上星期你买的色拉对不对?”

    我点点头。是的。

    他放下筷子,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说:“那已经不新鲜了呀,妈妈你为什么还用呢?又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习惯,对吧?”

    他不吃了。

    过了几天,安德烈突然说:“我们一起去买菜好吗?”

    母子二人到城里头国际食品最多的超市去买菜。安德烈很仔细地来来回回挑选东西,整整三个小时。回到家中,天都黑了。他要我这做妈的站在旁边看着,“不准走开喔。”

    他把顶级的澳洲牛排肉展开,放在一旁。然后把各种香料罐,一样一样从架上拿下来,一字排开。转了按钮,烤箱下层开始热,把盘子放进去,保持温度。他把马铃薯洗干净,开始煮水,准备做新鲜的马铃薯泥。看得出,他心中有大布局,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走好几个平行的程序,像一个乐团指挥,眼观八方,一环紧扣一环。

    电话铃响。我正要离开厨房去接,他伸手把我挡下来,说:“不要接不要接。留在厨房里看我做菜。”

    红酒杯,矿泉水杯,并肩而立。南瓜汤先上,然后是色拉,里头加了松子。主食是牛排,用锡纸包着,我要的四分熟。最后是甜点,法国的soufflé。

   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我说:“好,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

    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

1.仔细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以“为谁”为标题,请围绕标题把下面横线上的情节补充出来。

①小时候,我不懂做菜,母亲为我们操持家务  , ②自己做了母亲,

                       ③孩子大了,                        

2.文章以“为谁”为标题,请你围绕这标题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认识。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你们这一代人的习惯”指的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安德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本你对他的印象。

 

1.①为照顾孩子开始学做菜;②为照顾我教我做菜 2.文章通过对三代人的描写,母亲为我、我为孩子、孩子为我,写出了我为孩子做出的改变,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关爱和回报。 3.在文中指“我”把不新鲜的青菜依然用来下面,暗含的是老一辈和年轻一辈在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上的不同,也包含着“我”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我”的关心。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新颖生动,突出了月亮的美好,形象的传达出了“我”观看儿子做菜时的愉悦之情。 5.安德烈是一个认真细心、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懂得关心父母、懂得感恩的孩子。(此处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 【解析】 1.试题分析:记叙内容的概括,先找出记叙内容的六要素,然后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组织语言,最后将与内容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去除就可以得到答案。注意解答时运用的语言表达上要与横线上给出事例概括的形式要基本一致。 2.试题分析:“为谁”作为文章的题目,是本文的一条线索,文章在选择了对三代人的描写——母亲为我、我为孩子、孩子为我,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3.试题分析:“你们这一代人的习惯”就要到文章中去找相关的内容,一般在这句话的前面寻找,将找到的内容梳理概括后,看是否符合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符合后组织语言完成试题解答即可。 4.试题分析:画线句子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是景物描写。结合语境可知意在生动形象地表现月亮的特点,进而表现“我”的情感和态度,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5.试题分析:“要把面团捏成猪牛羊马各种动物”“安德烈很仔细地来来回回挑选东西整整三个小时。”以及为家人做饭后还说“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找出这些内容,对安德烈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概括就可以得到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小题。

荣耀属于中国科学家

  2015年10月5日,可以载入史册的时刻: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另外两名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等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中国神药”从此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近两百次的失败经历,刷新了人类医药史的新里程;半个世纪的艰难求索,换来了亿万人命运的改变——中国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与心怀苍生的人文情怀,值得所有人献上敬意。

  中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奖,是个体的功勋,也是群体的荣耀。作为一项有巨大象征性意义的奖项,它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探索态度、首创精神,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前仆后继、精诚合作的传统,展现了中国医学科学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储备,甚至表达了一个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底气。如同屠呦呦在此前获“拉斯克奖”时所言,“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诺贝尔奖的光芒也同样照耀其他参与青蒿素研发的研究者们,照耀那些在不同领域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科技工作者们,照耀那些心中怀着全人类命运的中国科学家们,无论他们是声名远播还是默默无闻。

  中医药刷新了人类抗击疟疾的新高度,这是新闻沸点,也是历史时刻。中医药在西方意义上的“科学”系统中一直扮演着外来者的角色,中医药理论也常常遭遇无法进行国际评估、无法衡量价值的尴尬,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的每一点碰撞,都折射了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话语系统交流对话的复杂情境。现在,“中国神药”青蒿素对人类的贡献已经被确证,它以一个有力的角度,展现了中医中药的世界性意义,拓展了中国自然科学成果为世界普遍认可的空间,同样为中西方医学的互相启发、造福人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对一个国家而言,诺贝尔奖是肯定和鼓励,同样也是提醒和鞭策。围绕屠呦呦获奖产生的种种公众意见提醒我们,中国要进一步理顺科技评价和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完善人才奖励和扶持机制,既要推出更多可以面向世界的科学家,也要学会主动引领世界的目光,投向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投向卓越的中国科技成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光明日报评论员

链接:【评论】屠呦呦为什么落选院士?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

这些人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答案显然不是。从上述几位“落选院士”的治学为人风格中,人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为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恐怕还不为社会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语,笔者注);饶毅则是出了名的“敢讲话”,研究之余还在自己的博客和国内外媒体上撰文,批评中国科技体制的弊端、教授不听讲座的浮躁学风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相当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

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的评选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其评选是否客观、公正,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影响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热情,甚至海外留学人员的来去选择。

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落选院士,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给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印象?

是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时候了。

1.下列选项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

A. 屠呦呦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青蒿素。

B. 中医药理论遭遇无法进行国际评估、无法衡量价值的尴尬。

C. 中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奖,是个体的功勋,也是群体的荣耀。

D. 屠呦呦是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

2.对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荣耀属于中国科学家”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体现了中国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与心怀苍生的人文情怀。

B. 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探索态度、首创精神,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前仆后继、精诚合作的传统。

C. 展现了中国医学科学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储备,甚至表达了一个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底气。

D. 屠呦呦获奖提醒我们,中国要进一步理顺科技评价和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完善人才奖励和扶持机制。

3.对我国落选院士现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等科学家落选院士的原因是学术水平没有达到高度。

B. 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稳坐院士的宝座是因为官商勾结。

C. 屠呦呦等科学家落选院士的主要原因是不善交际、敢讲真话。

D. 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全都可以顺利当选院士。

4.“中医药刷新了人类抗击疟疾的新高度,这是新闻沸点,也是历史时刻。”请赏析“刷新”和“沸点”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幷简析其妙处。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自钱孔入,钱不湿。           笑遣之。

B. 无他,但手熟。                安敢轻吾射

C. 陈康肃公善                   吾射不亦精乎

D. 我亦无他,手熟尔              斯是陋室,吾德馨。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吾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④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3)当窗理云鬓,对镜花黄(《木兰诗》)

(4)赏赐百千(《木兰诗》)

(5)中通外直,不不枝(《<爱莲说》)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谁家玉笛暗飞生,散入春风满洛城。

C.谈笑有鸿濡,往来无白丁。

D.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E.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F.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③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④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七小题不超过10分。)

①《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