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吕氏春秋·楚庄王欲伐陈》)

注释:①陈:国名。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衰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肉食者鄙          (2)小惠未徧 

(3)楚庄王欲伐陈       (4)何故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齐师伐我                楚庄王欲伐陈

B. 故逐之                 兴兵伐之

C. 登轼而望之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D. 夫战,勇气也              夫陈,小国也

3.翻译下面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

4.从【甲】文鲁国取胜和【乙】文陈国失败中可以看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

5.【甲】文鲁庄公和【乙】文中楚庄王有何相似之处?

 

1.(1)见识(目光)短浅(2)通“遍”,遍及,普遍(3)想,要 (4)缘故,原因 2.C 3.(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衰弱),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2)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量衰竭了。 4.取信于民(人和、得人心) 5.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善于纳谏) 【解析】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2.试题分析:C. “登轼而望之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前一句的“而”是表承接,后一句的“而”表转折。A都是“攻打”B都是代词C都是发语词 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鼓”“再”“城”“沟”“罢”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答案: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取信于民(人和、得人心) 5.试题分析:比较阅读。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要注意选取两个材料的相同信息。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善于纳谏) 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的!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量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

既写出敌军众多,来势凶猛,又表明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B.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凝夜紫”喻指战场上的血迹在夜雾中呈现出一片紫色,暗示双方伤亡大。

C. 颈联中“临易水”表明交战地点,“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

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玉女峰zhù(   )立水畔,秀色亭亭;大王峰独耸山头,雄姿巍巍;晒布岩直挂而下,( A.壮观     B.壮丽)而耐看。天游峰高踞雄峰之巅,是一座绝好的观赏台,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    )蜒,竹筏轻荡,山山水水尽收眼底。九曲溪奇境天造,水绕着山行,山   )着水转,坐在筏上,左顾右盼,沿溪美景,应接不xiá(    )……大自然鬼斧神工,(A.成就   B.造就)了武夷山奇峰峭拔、碧水丹山的绝胜美景。凡到过武夷山的游客,皆陶然忘归之感。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

① zhù立 (            ②应接不xiá(  

③蜿蜒      (A.wǎn  B.wān)     ④挟着      ( A.jiá   B.xié)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

①晒布岩直挂而下,(A.壮观   B.壮丽)而耐看。

②大自然鬼斧神工,(A.成就   B.造就)了武夷山奇峰峭拔、碧水丹山的绝胜美景!

(3)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游《游山西村》)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7)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残酷惨烈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嗅觉就是这样,它在现实里总要消失,却永远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和曾经温暖的岁月息息相关。父亲做的糖醋鱼的味道;妈妈身上护手霜的味道;奶奶晒过的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大雪天里,街角路灯下飘来的烤红薯的味道;下过雨,打伞回家时,路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请以“那味道,缕缕温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①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A、它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就如同是孤寂的黑夜中点燃的一盏灯火。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的空气。 

②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③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B、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④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⑤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⑥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⑦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⑧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阅读全文,请将作者思想感情前后变化的过程补充完整。

  担心不已————(          )———— 感动—————(          )

2.文章第4段划线句“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中,作者为什么会说这朵鲜花“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请仔细阅读文章第6段,用原文语句回答。

3.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文中A、B两句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A. 它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就如同是孤寂的黑夜中点燃的一盏灯火。

B. 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最后一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阅读文章后,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