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乙】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战国策·楚策》)
注释:①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②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臣之妻私臣 私: (2)王之蔽甚矣 蔽:
(3)群臣莫对 莫: (4)兽见之皆走 走:
2.与“臣之妾畏臣”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由此观之 B.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C.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 虎求百兽而食之
3.翻译下面句子。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4.简要说说甲乙两文的说理有什么异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写“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2.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浓辞丽藻描绘战争场景,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誓死杀敌的英雄气概。
B. 首联“压”字把敌我两军人马众多、气势凶猛的场面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C. “临易水”使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视死如归。
D. 尾联诗人用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
B.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即他们是同乡人,“桑梓”指家乡。
D. “社稷”的“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宋元时期,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①(A.衍生 B.繁衍)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至今仍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起着②(A.默默无闻 B.潜移默化)的作用。璀璨的花灯,祥和的鼓乐,清脆的快板、摇yè ( )的秧歌——正月前后,一场场xuàn( )烂多姿的民俗文艺在宁德大地上演,福鼎沙埕的铁枝、霍童二月二的花灯、屏南的香火龙——这是闽东的山海文化交织而出的美丽画卷( )。它不仅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却引发人们对多彩民俗的热议与追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璀璨 ( ) ②画卷( ) ③摇yè ( ) ④xuàn( )烂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① ②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默写。
(1)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6)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7)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相同。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现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一:请以“你是我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佩服”五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能够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有个小男孩写了一篇详细描述自己理想的作文,并画了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整个计划,有庄园、牛羊、土地﹍﹍老师对他说“对于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要达到目标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可现在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如果你重写一个更实际一些的目标,会更好……”。小男孩回家后想了想,第二天,将作文原封不动地交了上去,并对老师说:“您可以给我不及格,但我要保留我的梦想。”
要求:自拟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寓意的范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