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在阳光下看人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 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名著阅读。
(1)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西游记》第十一回)
文段中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
(2)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
这段文字中“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之者谁
B. 执策而临之 策勋十二转
C. 香远益清 益慕圣贤之道
D.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古诗文默写。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关雎》中以“ ,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7)诗人们大都离不开酒,李清照借酒怡情,“常记溪亭日暮, ”;李白借酒消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
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第22个“世界读书日”,金华市首届“最美诗词·最暖家书”大赛bān( )奖晚会点亮金华市少儿图书馆。这是一个书香满溢的曼妙“图书馆之夜”,优美诗词,动听朗诵,温暖家书,倾(A.qīn B.qīng)情阅读,吸引了众多市民驻(A.zhù B.zù)足观看。以阅读为基础,“最美诗词·最暖家书”融入了文化自信,释放了城市温情,hóng ( )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真善美”,大赛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引领书香文化,体现文化担当。
留在心中的那份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作文。
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