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那里风沙大、降水少,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靠崖窑是利用自然的垂直崖壁横向掘进的窑洞,按地形等高线排列成行,上下行之间以踏步连接。地坑窑是一种下沉式窑洞,俗称“暗庄子”。它是从黄土塬面向下挖出窑洞院落后,再从院落四周塬壁中掘出数孔窑洞。箍窑是一种在地面上建造的类似窑洞的房子,由于防寒防湿条件较差,一般只作杂窑使用。以地坑窑为例,窑洞村落几乎完全 ① (融合 镶嵌)于自然环境之中。从窑洞单元或单孔窑洞来看,其景观价值十分平常,但从整体环境来看却充满乡土气息。人们走在黄土塬面上,只见一方又一方的地坑四下散布着,树梢从坑内探出头来;人声笑语从坑里飘散出来却不见其身影,构成一幅奇异的景象。
【材料二】
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这种独特的建筑多以生土夯筑建造而成,其形状多以圆形和方形为主。圆楼是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土楼村落常常建在山丘洼地上,背倚青山、面临田畴、方圆结合,黄墙黛瓦 ② (掩藏 掩映)在碧野蓝天之中。虽宛如“飞碟”,体量硕大,却无逼迫感。建筑与外部环境边界清晰,但由于主体建筑是就地取材,建筑依然具有强烈的地域归属感。
【材料三】
图1 图2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处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材料三】中两幅民居建筑鸟瞰图中的民居建筑名称。
图1:____________鸟瞰图 图2:__________鸟瞰图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介绍了两种民居建筑,请综合两则材料说明的内容,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并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或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
你的问题:__________
你的推断: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中对窑洞或土楼的介绍,说说你对链接材料中画线句的理解。
【链接材料】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在类型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是纵观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又无不体现着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该服从这种规律。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
《论语》中的智慧,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请你结合下面任意一则,说说它带给你的转变。
第一则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二则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第三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四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了八十一难。在这些磨难中,哪一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出故事吸引你的原因。
故事: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小题。
(1)第二幅画文字部分横线处应填入的人物是_____
(2)从第二幅到第七幅画表现出了江姐_____的特点。
(3)根据前后连环画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江姐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请你结合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及其经历,说说你对回忆录名称的理解。
你的理【解析】
_________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①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②,偶语③者弃巿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⑤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⑥皆案堵⑦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怀王:即楚怀王。②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③偶语:相对私语。④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⑤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⑥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⑦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1.与“委而去之”中“去”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
相去甚远 B.去国怀乡 C. 馀悉除去秦法 D. 去岁流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________
(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翻译:________
3.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甲文中的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沛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表现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古诗文不胜枚举,小组成员选取了一些古人的作品,设置成了竞答题目,请你完成(1)—(3)题。
(1)水何澹澹,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山川草木,鸟兽虫鱼,诗人偶有所感,亦能发为心声。虽为物语,但其中却不乏哲理,读来往往能引起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从而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请你写出这样的两句古诗文,并说出带给你的思考。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