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1.请对颈联中的“悬”字作简要赏析。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担忧和关切之心。 2.风将瘴烟卷尽,明月朗照。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 【解析】 1.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作答时一般可分三个步骤,一是解说字眼的含义和所运用的手法,二是分析字眼所表现的意境特征,三是分析字眼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根据注解和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全诗所描绘的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潮州的环境,因此本题中的“悬”“浸”,二字表现的意境特征应重在“险恶”,所表达的情感应重在对韩愈的关切。 点睛: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具体而言,要分三步回答: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题干有提示说明,尾联是一个写景的诗句,考生答题时要根据景物的特征,分析出其中寄托的情感。而结合注解可知,诗人身在京城,“浪西楼”则在韩愈贬官所在的潮州,因此尾联描写的事物显然是诗人想象中的景物,其表达的情感只能是对韩愈的想念和祝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重点塑造了两个与保尔·柯察金有过密切交往的女性形象。其中冬妮娅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的信仰,与保尔志同道合。

B.施耐庵的《水浒传》用许多笔墨刻画了杨志这一英雄形象,其中“怒杀泼皮牛二”“押送生辰纲”“醉打蒋门神”都是与他相关的情节。

C.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荒诞手法,想象了一个人兽颠倒的国度,讽刺了人性的丑陋与人类社会的弊端,这个国度是大人国。

D.《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出海航行遭遇风暴,流落荒岛生活了28年,除了需要战胜物质困难外,还需要战胜精神孤独的痛苦。鲁滨孙写日记、读圣经,还救下星期五,并让他成为自己忠实的朋友和仆人。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多时,只见两个到来: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面前。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拭着眼泪,向前来道了万福。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文中“妇人”拭泪,说明她刚哭过,她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发这父女俩走后,鲁提辖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举,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4)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希望中学于2月1日到你校开展以“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下列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为营造活动氛围,学生会要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横线上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帮扶快讯

栏目二: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

栏目四:前景展望

(2)活动中,希望中学捐赠给你校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共三百本。小明代学生会写了一张收条,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

收条

今收到希望中学捐赠的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

2017年2月1日

经手人:小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有: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查看答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在爸爸的策划下,小明一家前往汨罗看龙舟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明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小明告诉同行的表弟,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B. 行走途中,小明感慨说:“处暑节气到了,这个夏天肯定会很热。”

C. 小明见到屈子祠中的屈原塑像,肃然起敬,两手在胸前相合,行拱礼。

D. 爸爸读着墙壁上屈原的《离骚》,转头问小明属于什么类型的诗。小明回答道:“骚体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