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章五诀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

文章五诀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变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

②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只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两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有人说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买卖的本质时,何等的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则作为他的工具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在这里,“形”字诀的运用,已不是一个单形,而是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

③常有人抱怨现在好看的文章不多,原因之一就是只会用单一法。十八般兵器你只会勉强使用一种,对阵时怎能不捉襟见肘,气喘吁吁。不要说你想“俘虏”读者,读者轻轻吹一口气,就把你的小稿吹到纸篓里去了。前面说过,形、事为实,情、理为虚,“五诀”的运用要特别讲究虚实互借。这样,纪实文才可免其浅,说理文才可避其僵。

④“文章五诀”说来简单,但它是基于平时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和对知识典籍的积累运用。如太极拳的掤、捋、挤、按,京戏的唱、念、做、打,全在临场发挥,综合运用。高手运笔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雳闪电,忽如桃花流水。

                                         (节选自梁衡《文章五诀》,有删改)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具备“文章五诀”,即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B. 谈谈文章的诀窍。

C. 文章怎样才好看?

D. 谈谈文章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

2.下列各项中,最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的文章就可以算做好文章了。

B. 现在之所以有很多文章不好看,原因就是只用了单一的手法。

C. 与文章的内容比起来,文章的形式更重要。

D. 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将各种手法综合运用。

3.文章列举范仲淹、毛泽东、马克思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A 2.D 3.不能调换顺序,因为三个例子是按照由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的顺序安排的。 【解析】20.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点的分析。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概括,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中心论点为:好文章需要形、事、情、理、典五要素皆具。故选择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述内容的分析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提炼中心论点,然后分析论述部分,梳理论证的思路和过程,全面的分析作者的观点。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看出A、B、C三个选项的论述都是片面的,所以选择D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议论文往往有严谨的结构,阅读时,首先理解结构特点,在分析每一部分是如何论述观点的,并关注各部分的中心句,理清思路,回答问题。文章列举范仲淹、毛泽东、马克思的例子是按照由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的顺序安排的,所以不能调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互联网+”向我们走来

①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②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

③“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④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显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

⑤这样的“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而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

⑥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App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因为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反而是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⑦在交通领域,过去没有移动互联网,车辆运输、运营市场不敢完全放开,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过去的交通监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战。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拼车专车软件,虽然它们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争议,但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贡献。

⑧……

⑨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马化腾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⑩不过,也有长期研究该领域问题的学者警示,“互联网+”的趋势时至2015年已经无法阻挡,但是,如今中国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很多改变,就好比是皮肉之上附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毛”,赤裸裸的皮肉被包裹起来,似乎不再重要,“互联网+”不该成为“卖毛”的生意。

如在餐饮行业,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善于将饭店的流程设计互联网化,将店面装修时尚化,但是却没有能力做出好吃的食物。对比之下,DM的沃森超级计算机,可以将每一种食物的营养物质和气味进行全部排序,然后制定出菜单,做出从来没有食用过的食谱,兼顾口味和健康。

如在医疗行业,挂号平台的优势是让医患之间直接对话,这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沟通效率,但它并无法改变“就医难”的本质问题。中国的专业医生太少,病人太多,其根本矛盾在于医疗资源的稀缺。对比国外,通过机器人技术、DNA技术进行精确地治疗,利用互联网技术投放到血管中定位释放抗癌药物。

(选自澎湃新闻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互联网+”战略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B. “互联网+”战略不仅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且也会给农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C. 第⑧段的省略号是说明“互联网+”的具体例子不胜枚举。

D. 如今“互联网+”战略成功地解决了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帮助互联网企业做大做强,拓展国际市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分别从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互联网+”的局限性三个方面对“互联网+”进行说明。

B. 文章第⑤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C. “皮肉之上附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毛’,赤裸裸的皮肉被包裹起来”一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毛”是指“传统产业”,“皮肉”是指“互联网”。

D. 文章最后两段通过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在餐饮和医学方面应用的对比,提示我们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还有更深层的挖掘价值,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文章和材料内容,具体分析“互联网+”分别给通信领域和交通领域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

【链接材料】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滴滴打车”的出现,暴露出了传统打车行业存在的弊端;“支付宝”的出现,逼迫着传统行业人性化的改革。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了传统行业的弊病,看似是对传统行业进行剿杀,实则是传统行业转型的良机。

 

查看答案

卫鞅变法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qínɡ):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孝公用卫鞅 / 醉而退(《五柳先生传》)

B. 令既 /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桃花源记》)

C. 之十年 / 陈胜、吴广皆次当(《陈涉世家》)

D. 秦民大 / 请之(《公输》)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民不信

A.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B. 予谓菊,花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C. 箬篷覆(魏学洢《核舟记》)

D. 曾不能损魁父丘(列子《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1.请对颈联中的“悬”字作简要赏析。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重点塑造了两个与保尔·柯察金有过密切交往的女性形象。其中冬妮娅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的信仰,与保尔志同道合。

B.施耐庵的《水浒传》用许多笔墨刻画了杨志这一英雄形象,其中“怒杀泼皮牛二”“押送生辰纲”“醉打蒋门神”都是与他相关的情节。

C.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荒诞手法,想象了一个人兽颠倒的国度,讽刺了人性的丑陋与人类社会的弊端,这个国度是大人国。

D.《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出海航行遭遇风暴,流落荒岛生活了28年,除了需要战胜物质困难外,还需要战胜精神孤独的痛苦。鲁滨孙写日记、读圣经,还救下星期五,并让他成为自己忠实的朋友和仆人。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多时,只见两个到来: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面前。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拭着眼泪,向前来道了万福。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文中“妇人”拭泪,说明她刚哭过,她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发这父女俩走后,鲁提辖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举,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4)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