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人们在洞庭湖淤积的湖州上,围垦成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和稻谷,以便得到食用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群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狗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州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

⑨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黑色幽默。

⑩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州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选文有删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多次提到“牛铃”,阅读文章,补充内容。

牛犊学走挂铃好帮手→_________→公牛发怒摇铃显勇猛→_________→水牛圈养铃声少悠扬

2.本文描写生动感人,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请你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借助水牛,回忆了童年时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渐渐消失的美好乡村生活的眷恋。

B. 文章以“牛铃叮当”贯穿全文,形象地写出了童年时我与水牛朝夕相处的美好情景。

C. 文章写到我们“跟着水牛学游泳”,表现了小伙伴们的淘气、残酷、不能善待动物。

D. “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说明南方的乡村也经历着现代化的侵蚀,提醒我们不应该为了利益失去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E. 现今的水乡,水牛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人们养牛,只是为了让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寄托。

4.文章结尾处提到“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和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深入各地古村落进行文化遗产普查时,常常碰到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就是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有模有样地立在那里,但建筑里边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文化的内涵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支离破碎。那些唱傩戏的面具、印年画的画版、演影戏的皮影人,甚至连寺庙和戏台柱子下边雕花的石墩,全都是为了应付游人而找人新刻的。这些古村落除了建筑,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的记忆与痕迹。为此,冯骥才仰天而问:“它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1.水牛温驯响铃任人骑水牛放养换铃多自在 2.文中“划动”“抬起”的动作描写和“嗯呀——嗯呀”得意叫唤的神态描写,以及水牛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比,形象地刻画出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表达了作者对水牛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CE 4.理【解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淳朴、诗意乡村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文中第⑨段,人们为争牛犊,不惜花费超出几头小牛价值的钱平息纠纷,这种做法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淳朴、善良,人际关系紧张、冷漠,利益带走了人们诗意的生活。水牛因此由放养改为圈养,没有了绿草映衬、和风吹拂,就更少了曾经在田园放牧的那份自由、惬意。 感悟:诗意的乡村,在于美丽的风景,更在于人和人之间的淳朴、善良。我们只有摒弃对利益的追求,才能真正保持乡村生活的宁静祥和,保留令人心动的乡村文化。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根据时间顺序可以从文中第5段概括出:水牛温驯响铃任人骑.从第8段概括从:水牛放养换铃多自在。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这段话动词描写出色,“划动”“抬起”动作描写和“嗯呀--嗯呀”得意叫唤的神态描写,以及水牛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比,形象的刻画出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表达了作者对水牛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点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对小说的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小说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C项“不能善待动物”错 ;E 项“养牛是为了情感寄托”的说法错。 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抓住文中关于过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睦与现在的冷漠,还有环境的不同变化,追问原因,再结合链接材料以及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要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要流畅,表达要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章五诀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变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

②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只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两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有人说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买卖的本质时,何等的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则作为他的工具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在这里,“形”字诀的运用,已不是一个单形,而是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

③常有人抱怨现在好看的文章不多,原因之一就是只会用单一法。十八般兵器你只会勉强使用一种,对阵时怎能不捉襟见肘,气喘吁吁。不要说你想“俘虏”读者,读者轻轻吹一口气,就把你的小稿吹到纸篓里去了。前面说过,形、事为实,情、理为虚,“五诀”的运用要特别讲究虚实互借。这样,纪实文才可免其浅,说理文才可避其僵。

④“文章五诀”说来简单,但它是基于平时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和对知识典籍的积累运用。如太极拳的掤、捋、挤、按,京戏的唱、念、做、打,全在临场发挥,综合运用。高手运笔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雳闪电,忽如桃花流水。

                                         (节选自梁衡《文章五诀》,有删改)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具备“文章五诀”,即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B. 谈谈文章的诀窍。

C. 文章怎样才好看?

D. 谈谈文章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

2.下列各项中,最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的文章就可以算做好文章了。

B. 现在之所以有很多文章不好看,原因就是只用了单一的手法。

C. 与文章的内容比起来,文章的形式更重要。

D. 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将各种手法综合运用。

3.文章列举范仲淹、毛泽东、马克思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查看答案

“互联网+”向我们走来

①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②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

③“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④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显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

⑤这样的“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而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

⑥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App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因为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反而是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⑦在交通领域,过去没有移动互联网,车辆运输、运营市场不敢完全放开,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过去的交通监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战。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拼车专车软件,虽然它们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争议,但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贡献。

⑧……

⑨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马化腾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⑩不过,也有长期研究该领域问题的学者警示,“互联网+”的趋势时至2015年已经无法阻挡,但是,如今中国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很多改变,就好比是皮肉之上附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毛”,赤裸裸的皮肉被包裹起来,似乎不再重要,“互联网+”不该成为“卖毛”的生意。

如在餐饮行业,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善于将饭店的流程设计互联网化,将店面装修时尚化,但是却没有能力做出好吃的食物。对比之下,DM的沃森超级计算机,可以将每一种食物的营养物质和气味进行全部排序,然后制定出菜单,做出从来没有食用过的食谱,兼顾口味和健康。

如在医疗行业,挂号平台的优势是让医患之间直接对话,这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沟通效率,但它并无法改变“就医难”的本质问题。中国的专业医生太少,病人太多,其根本矛盾在于医疗资源的稀缺。对比国外,通过机器人技术、DNA技术进行精确地治疗,利用互联网技术投放到血管中定位释放抗癌药物。

(选自澎湃新闻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互联网+”战略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B. “互联网+”战略不仅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且也会给农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C. 第⑧段的省略号是说明“互联网+”的具体例子不胜枚举。

D. 如今“互联网+”战略成功地解决了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帮助互联网企业做大做强,拓展国际市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分别从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互联网+”的局限性三个方面对“互联网+”进行说明。

B. 文章第⑤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C. “皮肉之上附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毛’,赤裸裸的皮肉被包裹起来”一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毛”是指“传统产业”,“皮肉”是指“互联网”。

D. 文章最后两段通过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在餐饮和医学方面应用的对比,提示我们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还有更深层的挖掘价值,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文章和材料内容,具体分析“互联网+”分别给通信领域和交通领域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

【链接材料】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滴滴打车”的出现,暴露出了传统打车行业存在的弊端;“支付宝”的出现,逼迫着传统行业人性化的改革。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了传统行业的弊病,看似是对传统行业进行剿杀,实则是传统行业转型的良机。

 

查看答案

卫鞅变法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qínɡ):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孝公用卫鞅 / 醉而退(《五柳先生传》)

B. 令既 /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桃花源记》)

C. 之十年 / 陈胜、吴广皆次当(《陈涉世家》)

D. 秦民大 / 请之(《公输》)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民不信

A.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B. 予谓菊,花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C. 箬篷覆(魏学洢《核舟记》)

D. 曾不能损魁父丘(列子《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1.请对颈联中的“悬”字作简要赏析。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重点塑造了两个与保尔·柯察金有过密切交往的女性形象。其中冬妮娅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的信仰,与保尔志同道合。

B.施耐庵的《水浒传》用许多笔墨刻画了杨志这一英雄形象,其中“怒杀泼皮牛二”“押送生辰纲”“醉打蒋门神”都是与他相关的情节。

C.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荒诞手法,想象了一个人兽颠倒的国度,讽刺了人性的丑陋与人类社会的弊端,这个国度是大人国。

D.《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出海航行遭遇风暴,流落荒岛生活了28年,除了需要战胜物质困难外,还需要战胜精神孤独的痛苦。鲁滨孙写日记、读圣经,还救下星期五,并让他成为自己忠实的朋友和仆人。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多时,只见两个到来: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面前。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拭着眼泪,向前来道了万福。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文中“妇人”拭泪,说明她刚哭过,她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发这父女俩走后,鲁提辖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举,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