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栏目《等着我》开播...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栏目《等着我》开播以来,让许多丢失孩子的家庭破镜重圆

B. 无印良品、永旺超市等销售日本核灾区食品的行为无可厚非

C. 当前边远农村孩子上学的当务之急,是着力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

D. 习总书记引经据典,生动阐明了远大理想对现实追求的能动作用

 

D 【解析】试题分析:A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B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C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与“当前”重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答题。

阳光明魅、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自然清新……绿色湿地生态、红色“铁军”历史、白色海盐文化及蓝色海洋风光构成独特的盐城旅游“四色”名片,在广袤摊涂湿地上与仙鹤共舞、           、沐长寿吉祥、悟神奇历史,“cháng佯”在盐城各旅游景点,满眼水绿、满目美景,春天的盐城旅游犹如雨后春sǔn,呈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长寿吉祥      cháng        佯   春sǔn     

(2)语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在横线上仿照前一个子句,续写一个分句。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2)________ 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5)谁道人生无再少?               !           (苏轼《浣溪沙》)

(6)美国在韩国部署反导利器“萨德”,别有用心,可以说是“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填《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 

(7)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____   ,_        

 

查看答案

请以“天空飘来一朵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微作文。

  夜幕降临的时候,许多小区的公共场所,都会被翩翩起舞的人群占据,这就是现在风靡全国的业余锻炼活动——广场舞。然而,因广场舞音乐困扰而引发矛盾的事频频发生。近期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广场舞乐曲响起,附近居民就搬来集资买来的扩音器,奏响极高分贝的噪音,强力干扰舞者的旋律,令舞者苦不堪言。

请你以舞者或者附近居民的身份,给小区治安管理部门写一封短信,陈述自己对广场舞纠纷的看法,并为维护自身权益提出合理的建议。要求表达精炼、得体,150~200字。

 

查看答案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人们在洞庭湖淤积的湖州上,围垦成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和稻谷,以便得到食用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群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狗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州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

⑨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黑色幽默。

⑩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州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选文有删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多次提到“牛铃”,阅读文章,补充内容。

牛犊学走挂铃好帮手→_________→公牛发怒摇铃显勇猛→_________→水牛圈养铃声少悠扬

2.本文描写生动感人,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请你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借助水牛,回忆了童年时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渐渐消失的美好乡村生活的眷恋。

B. 文章以“牛铃叮当”贯穿全文,形象地写出了童年时我与水牛朝夕相处的美好情景。

C. 文章写到我们“跟着水牛学游泳”,表现了小伙伴们的淘气、残酷、不能善待动物。

D. “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说明南方的乡村也经历着现代化的侵蚀,提醒我们不应该为了利益失去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E. 现今的水乡,水牛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人们养牛,只是为了让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寄托。

4.文章结尾处提到“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和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深入各地古村落进行文化遗产普查时,常常碰到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就是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有模有样地立在那里,但建筑里边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文化的内涵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支离破碎。那些唱傩戏的面具、印年画的画版、演影戏的皮影人,甚至连寺庙和戏台柱子下边雕花的石墩,全都是为了应付游人而找人新刻的。这些古村落除了建筑,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的记忆与痕迹。为此,冯骥才仰天而问:“它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