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萉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①于齐君,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
齐君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注释】①见疑:受到怀疑。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踵门见晏子曰 踵:走到。
B. 分府金而遗之 遗:给予。
C. 夫子将焉适 适:到……去。
D. 造于君庭 造:制作。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
A. 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
B. 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
C. 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
D. 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郭骚品德高尚,他辛勤劳动,但所得却不足以奉养他的母亲。
B. 晏子是一个有义之人,这是北郭骚向晏子求助的原因之一。
C. 北郭骚在齐王面前以死力陈晏子的功劳,让齐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D. 北郭骚为了晏子而死,这也让晏子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赞赏的中庸
《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也觉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亮节”,在实质上遭到了破坏。而更严重的是,这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因为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
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维护某种公众利益,如果脱离实际的可能去提高道德标准,将道德自身视为目的,其结果足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
《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的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大家都认为他很正直。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们那里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对孔子的这段话历来有很多争议,现代更有人严厉批评这是以亲情破坏法制。但其实孔子的意见牵涉到法律与伦理的一些根本的问题。
在孔子看来,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相互告发,其带来的伦理损害要远远大于偷羊之类错误行为所带来的伦理损害。用孟德斯鸠的话来说,就是:“妻子怎能告发她的丈夫呢?儿子怎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要对一种罪恶的行为进行报复,法律竟规定出一种更为罪恶的法律?为了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而人性正是风纪的泉源。”
当然,中国古来有“大义灭亲”之说。问题是“大义”必须大到超过维护亲情的必要。所以孔子谈论“父子相隐”的道理,取的是“攘羊”这样的例子。你不能说孔子不反对偷羊,但这和“大义”毕竟还有很远的距离。“文革”年代官方鼓励人民相互揭发,芝麻绿豆、扯屁撒谎皆往“大义”上靠,弄到夫妻在床上关了灯都不敢放胆胡说,这时想到“父子相隐”,会明白它的道理了吧。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经过蒲地去卫国都城,当地有公叔氏发动叛乱,阻止孔子去卫,意思大概是怕对自己有所不利。于是孔子答应和他们立下盟誓,离开蒲以后不去卫。结果才出东门,孔子就下令车子向卫驰去。子贡疑惑地问:这不是背盟了吗?孔子淡然一笑,洒脱得很:受要挟订下的盟誓,不管用的。用现代法律的概念来说,就是在不能表达本人真实意志的情况下签订的文书不具法律效果。
上面说的三件事,性质都有些不同,但都表现了孔子的一种性格特点、思想特点,就是不用极端的、偏执的态度来看待道德问题。我对孔子,不像有些人崇敬得那么厉害,但很喜欢他的温厚与看重常情常理,觉得这是一位好老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周作人曾经发过一些非常重要的议论,其中一点,是健康的道德必须建立在正常的人情、人性的基础之上。回头看孔子,他并不很背离这个道理,儒家理论,有许多是到了后来才演化得苛酷乃至奇怪的。
1.下列对于子贡赎人一事的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鲁国有对赎人者给予补偿的政策,这项政策是为了鼓励鲁国人赎回那些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
B. 孔子赞同、维护鲁国关于赎人的政策,他认为子贡的做法对这项政策有害。
C. 子贡赎人却不接受政府补偿,孔子认为这并不高尚,因而批评子贡的做法。
D. 孔子认为子贡的做法可能会导致鲁国人逐渐变得冷漠,不再像以前那样热心于赎人。
2.下列关于本文所述“孔子赞赏的中庸”特征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道德标准,不将道德本身作为追求目标。
B. 认为亲情是社会伦理的基础,不顾亲情会给社会伦理带来很大损害。
C. 不是本人真实意志的承诺,可以不用履行。
D. 随着封建社会制度发展成熟,它逐渐演化得苛酷甚至奇怪。
3.下列对于孔子的评价,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他不主张脱离实际情况的道德要求。
B. 他认为面临亲情和大义选择的时候,应该选择亲情。
C. 他看问题不极端,不偏执。
D. 他性格温厚,看重常情常理。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一些干部为什么热衷于群众给的“好名声”?一则这是贴近群众的表现;二则这是干事儿的表现;三则群众的反映是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B. 作者用一种“分段函数”思维,表述了这种观点: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前,收入提高会增进幸福;在满足后,收入对幸福的影响减弱,直到忽略不计。
C.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捧起骆俊诚小朋友的小脸,给了他轻轻一吻。这一举动今天仍然让人眼眶湿润——平常人家遇到事情,长辈不就是这样安抚晚辈的吗?
D. 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五一”小长假期间,武汉市黄陂区节日旅游市场呈现火爆态势,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B. 共享单车利用互联网、卫星定位,使人们打开手机就知道最近的自行车在哪里,然后扫码出发,从而缩短了路程,节省了时间。
C. “木兰草原”景区里的游乐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承包给当地村民,景区内80%的员工均来自周边村庄。
D. 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日夜兼程的奔忙让人容易疲惫,于是许多人亦步亦趋 于时尚潮流,在仓促陌生的变化中 ,迷失怅惋。也许,我们很难 生活脉搏跳动的节拍,但不禁要问:如果随意丢弃内心中不变的宁静,无视脑海里长青的信仰,我们还能否在 中行稳致远呢?
A. 专注 人云亦云 左右 风起云涌
B. 沉醉 随波逐流 左右 惊涛骇浪
C. 专注 随波逐流 撼动 风起云涌
D. 沉醉 人云亦云 撼动 惊涛骇浪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繁琐 运筹(chóu) 前瞻后顾 恹(yān)恹欲睡
B. 陶冶 巉(chán)岩 异想天开 拈(niān)轻怕重
C. 丘壑 穿凿(záo) 不可明状 高官厚禄(lǜ)
D. 雾霭 骁(xiāo)勇 荡然无存 入不敷(f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