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第②一④段从形、色方面刻画了木棉花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2.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4.有人认为文章量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认为这一段很重要,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1.形:俊逸挺拔,硕大肥厚。色:鲜红艳丽。 2.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情感浓烈,讴歌金沙江边的木棉花无处不在的美丽和奉献、朴实、隐忍的精神气度。 3.目光所及之内:木棉花开花时赏心悦目,凋零后食用可口。 目光所及之外:木棉花给人以“弘扬美好,摒弃丑陋”“勇敢绽放”的生命启示。 4.示例1:不能删,结构上,第⑨段说“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 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紧承第⑧段“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而来,衔接顺畅自然。“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一句还有点题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反复出现“幸福”一词,是对前一段写“怀念”木棉花的深化,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示例2:可以删,内容上,第⑧段反复强调我对木棉花的“怀念”,木棉花对我的“陪伴”,神完意足。第⑨段可以看成是“陪伴”的表现之一,并没有给文章增添新的内容。结构上,删去第⑨段后,文章在“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中结束,言简意赅,令人回味,避免了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之嫌。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所描写的事物木棉花在形、色方面的什么特点。注意要用原文语言回答。形:俊逸挺拔,硕大肥厚。色:鲜红艳丽。 2.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格的类型及其效果,在答效果时不要脱离原文: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情感浓烈,讴歌金沙江边的木棉花无处不在的美丽和奉献、朴实、隐忍的精神气度。 3.试题分析:题干: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要在上下文中找答案:目光所及之内:木棉花开花时赏心悦目,凋零后食用可口。目光所及之外:木棉花给人以“弘扬美好,摒弃丑陋”“勇敢绽放”的生命启示。 4.试题分析:考查最后一段的作用。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要观点明确,有根有据。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上去分析。比如:可以删,内容上,第⑧段反复强调我对木棉花的“怀念”,木棉花对我的“陪伴”,神完意足。第⑨段可以看成是“陪伴”的表现之一,并没有给文章增添新的内容。结构上,删去第⑨段后,文章在“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中结束,言简意赅,令人回味,避免了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之嫌。 点睛: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出下列古诗文的空缺部分。

⑴ 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⑶ 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  

⑷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面自己虽辞官还乡仍心系国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济世安民,希望人人有住所的千古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乡愁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离散中亲人的美好祝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并概括诗人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子江”“杨柳春”“扬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为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短句,只能断6处。

 

查看答案

用现代韩语翻译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大铁椎传(节选)

魏  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饮辄尽  造:往、到    B. 多力  善:喜欢

C. 赋诗 觞:酒杯    D. 不袜  冠:载帽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亲旧知如此          安陵君许寡人

B. 黔娄妻有言          吾妻美我者

C. 子灿寐            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D. 其雄健           物喜,不以已蜚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但他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每当领会了书中的内容时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B. 《五柳先生传》写法另具一格,着重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及精神气质,语言洗练,内容看看似平淡,却蕴意深刻。

C. 《大铁椎传》中,作者通过大铁椎的肖像、语言等的描写,刻画出一位个性鲜明的奇人形象,给人一种神秘的之感。

D. 两篇行文不为所动开头都提到了“不知何许人”,主要原因是作者对传主的身世一无所知,便只好从侧面的角度写人叙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