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孩童时,我们和父母在一起,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呵护;上学时,...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孩童时,我们和父母在一起,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呵护;上学时,我们和同学、老师在一起,得到的是友情、师生情;独处时,我们和书籍在一起,从书海中汲取精神营养……和不同的人或物在一起,我们会得到不同的收获与感受。

请你以“和你在一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和你在一起 “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清晨总遇见你。小而白,纯又美,总是高兴看到我……” 大家好!伴着这优美的乐曲,我——小雪花和各位见面了。 我生活在大自然这个庞大的家庭里,家里的事情千奇百怪很难说清楚,不过有一些还是很有 趣 的。就拿水汽来说吧。每年他和伙伴们都要去旅行。当走到气温在0℃以下的地方时,他们 就受不了,大伙拼命地地往一起挤想取“暖”,这一挤不要紧可就再也分不开了,就形成 了我——小雪花。 我和伙伴们飘飘洒洒地在空中飞舞、玩耍,别提多高兴了。可是就在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 孩 用他的袖子接住了我,我这个气呀,可又没办法,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小伙伴去远方旅行 了。“嘿!大家快来看呀,小雪花是六角形的。”他急忙呼唤别的小朋友。我一听乐了:“ 这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小雪花就是六角形的。” “这是为什么呢?”小男孩一边自言自语 一边不停地挠着脑袋。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刚才的气消了一半,大声地说:“我来告诉 你吧!其实我的基本组织是冰胚,每一个冰胚是由5个水分子组成的。其中4个水分子分别在 一个四面体的顶角上,另有一个位于四面体的 中心,许多冰胚互相连结就组成了冰晶,许多 冰晶再结合,就形成了我。因此,我之所以是六角形的是与水分子怎样结合成冰晶有关。 冰胚的顶底结合,只能使我变胖,冰胚的平排结合,却可以使一个个水分子一层一层结合上 来,使我变得更长。我就是在这左一层右一层中长大的。 光是六角形的结合,并一定能组成很对称的我,我在空中飘浮的时候还会跑跳,我可不是乱 跑乱跳而是绕着我的对称点来进行的,这样就保证了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六角形的而 不‘驼背’。至于六角形的千姿百态,则与伙伴们在空中飞舞时,大气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不 同有关。”以上就是我的结构和形成过程。怎么样,很有趣吧! 哈……”我的眼皮又在打架了,说了半天我有点累了,睡一会儿不介意吧!当你看到袖子 上有一颗晶莹的水珠时就说明我已经睡着了,可千万不要叫醒我哟,咱们改天再见,拜拜!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和你在一起》这个题目在审题上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方面题目缺少一个陈述对象,这个陈述对象可以是我﹑我们或他(她)﹑他们(她们)。 二方面题目中的“你”到底指什么,是人还是物,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 具体上讲人有亲人﹑朋友﹑老师﹑对手﹑明星﹑历史人物,亲人有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同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晚辈(侄子侄女等),明星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物有植物﹑动物,天﹑地﹑江﹑河﹑湖﹑海﹑山,给人素养的书籍等。抽象上讲有理想﹑诚信等某种好的品质,给人触动﹑启迪的某首歌﹑某个人的歌,对人影响的某种坏的习惯﹑好的习惯。 三方面题目中的“在一起”不重在“形”而重在“神”,重在“怎么样”的揭示,重在“在一起”领悟的亲情﹑获得的快乐﹑精神的陶冶﹑感悟到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点睛: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小题。(14分)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 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 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1.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

2.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

3.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4.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小题。(10分)

审视那些你已适应的事物

①整理旧书,偶然翻到一句话,不禁心头一紧:“从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你已经花费了很多气力才适应的事物,总是让人十分难受的。”

②想起一位作家的名言,“人的生命就是不断地适应再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谁不生活在“适应”之中?人一旦具备自我意识,就一直在适应自己、适应他人、适应社会,调适着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每走进一扇门,每完成一次“转身”,都可能意味着或艰难、或漫长的自我调整。可是,对于那些好不容易才适应的东西,又有多少人能驻足回望、予以省察呢?

③曾经看过一部有关华尔街的电影。 一位年轻的底层股票经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心结识可以让自己飞黄腾达的大人物。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适应了华尔街尔虞我诈的生存方式,不仅帮一个金融骗子挣取了大量资产,自己也因此过上了豪车美女相伴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让他猛然发现,自己那种如鱼得水的“适应”不过是堕落,自己正在过的生活与良知、与正义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④电影是虚构的,它所反映的现象却并非无迹可寻。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任何形式的适应,都须支付成本。这成本有必须付出的汗水,有需要克服的怯懦恐惧,但又往往不止这些。作别校园,敛起孩子气,我们是否因此变得世故?步入职场,适应他人的脾气秉性,我们是否会做违心之论?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们又是否偶尔有迷失自我、忘却初心的惘然?人,既是在由不适应到适应的循环里,逐步知悉规则,理解社会,进而在社会规范中寻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又有理由不时提醒自己,适应并不是盲目地“适应一切”,也不是被动地随遇而安,而是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始终有自我意识在场。

⑤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检身若不及”。其实,无论梭罗的“步入丛林”,抑或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都是在探寻生活的精华与意义,希望借省思抵达深刻,让生命之花真正绽放。“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处身节奏愈来愈快的现代社会,对生活自觉保持反思,殊为不易。“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如果不认真审视那些习以为常、业已适应的事物,就容易变得麻木,罹患“思考厌倦症”,在“适应”的满足和习惯中迷失前行的方向。

⑥当我们审视那些好不容易才适应的东西时,我们往往更能看清自己从何处来、想往何处去,也才能更好完成对这种适应的价值判断。而要在适应之后重新打量自己,尤其需要智慧和勇气。有不时反省人生的警醒,有崖岸自守式的坚持,审视内心,让“灵魂与灵魂对话”, 不忘初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有机会发掘自己的潜能,登上理想的峰顶。

⑦莎士比亚在戏剧《辛白林》中写道:“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或许,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所处的世界,但完全可以调适自己的状态,并对调整本身保持敏感。

1.简要概括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适应哪些情况。

2.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文章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请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在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并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小组赛跌跌撞撞,淘汰赛惊险晋级,决赛气势如虹,以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后再夺奥运会女排冠军。“女排精神”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阅读下列网友发言,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网友一:女排精神不是口号,其中包含严谨的流程、科学的管理,而女排的辉煌过去也让她们拥有胜利的基因,关键时刻更难体现。比如小组赛曾输给塞尔维亚,但决赛打到她们几乎崩盘,这就是胜利基因的体现。

网友二: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即使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神坚定。

网友三:我觉得,“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努力进取的过程。

(1)你的探究所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用来赞扬为国争光的健儿们。

女排豪情  靓妹壮举  大赛必争雄    沉着应战  奥运终折桂    奋勇出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5分)

(1)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这正如《论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人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人才辈出。(赵翼《论诗》)

(3)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推进,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呈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的景象;展望蓝图,我们豪情万丈,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4)江山如此多娇, 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 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4分)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却不声。

1.结合诗歌意象,试描述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日黄昏图。

2.“寻到旁边却不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