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例如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并以此为目标,苦苦求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现。在1820年4月,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证明了电和磁是能相互转化的,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⑥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选自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结合选文③段内容,分析王阳明“格物”失败的原因。

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4.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简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

 

1.选文第①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2.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也就是实验检验、探索求证精神。 3.王阳明的“格物”重视理论与空想,轻视实验,不去积极观察、探测实际物体,而是在探求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所以失败了。 4.举例论证,该段列举了“奥斯特怀疑电、磁之间存在联系,以此为目标进行了电流磁效应实验,证明了电和磁是能相互转化的”这一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实验的过程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还需要有眼光、勇气和毅力”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5.①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②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③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议论文中开头语段的作用:(1)引出论点或者是论题;(2)如果是名人名言,还有可能具备论证论点的作用。(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的作用。本文首段的作用是引出了论题,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2.试题分析:考查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文章的第5、6段的内容,抓住重点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提示“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的句子有“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本文所讲的真正的“格物”是要有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是一个探索求证的过程。而王阳明的“格物”是依照《大学》里的提示,重视理论与空想,不去积极观察、探测实际物体,不是真正的“格物”,所以失败了。 4.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先要分析语段使用的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内容具体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即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并以此为目标,苦苦求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现。”这运用的举例论证,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实验的过程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还需要有眼光、勇气和毅力”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5.试题分析: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可以结合文章的第5、6段文字中所提到的“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什么是精准医学

杨 欣

①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美国将投入2.15亿元启动一项名为精准医学的计划。

②精准医学也称精准医疗,是一种根据人群的具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个体差异来进行疾病治疗的新兴方法。

③精准医疗的具体做法是先对大量的个人和患者进行基因组测序,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医学数据信息库,然后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分析比对不同个体的基因信息,进一步了解各种疾病的共同原因和特殊(个体)原因,从而开发出针对特定患者特定疾病突变(治病)基因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当然,也针对健康人群进行个性化的预防保健。例如,西妥昔单抗对治疗一些人的大肠癌有效,伊马替尼对治疗一些人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有效,但是这两种药并非对所有大肠癌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都有效。原因在于,如果一个人的RAS基因发生了突变,则西妥昔单抗治疗大肠癌就无效,如果一个人的T315I基因发生了突变,则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就无效。所以,对于大肠癌病人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人就得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以决定用什么药。

④精准医学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医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意义深远。首先实施精准医疗,用于检测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的病例数将会大幅下降,治疗效果也会大幅提高。例如,2000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坚持2年以上,才能防止一起首次心脏病突发事件,即需要治疗的病例数为2000,尽管患有同一种病的人都在吃同一种药,但每个人的基因不同,药物效果也不一样。如果基因测序之后,就可以“一对一”(一种药物对应一种基因)地有效地进行心脏病突发预防。其次,实施精准医疗还会为治疗癌症等顽固性疾病找到新的突破口,为实现多种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价值信息。美国医学家研究发现每种癌症都有自己的基因印记,通过这些基因印记的分析,就能找到最佳的用药方案。安德森癌症中心采用了精准医学的治疗方式仅三个月之后,所有的患者都比预期的生存时间加长了,大部分患者的癌细胞消失40%到__%, 个别患者的癌细胞消失了__%。

⑤精准医学为全世界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面临着重重难题。具体体现在基因测序技术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全掌握。另外,对一个人进行基因测序技术需要2周时间,费用约为1000美元,很多患者负担不起。再者,测序容易,分析基因组困难,要从一个人海量的基因组信息中找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犹如大海捞针。最后,基因测序会触及有关医学隐私权的法规规定,可能还会引发社会难题。

⑥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精准医疗正稳步向前发展,让所有人获得能够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个性化医疗已为期不远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5.04A)

请仔细阅读原文,完成下列问题:

1.选文围绕“精准医学”依次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品析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1)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准医学面临的难题有哪些?

4.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准医疗的主要特点是依照每个人的基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B. 实施精准医疗首先要进行基因测序。

C. 精准医疗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才可能实现。

D. 精准医疗实施后,癌症就会得到彻底根治,人类的健康指数就会大幅提高。

 

查看答案

邂逅一只萤火虫

王举芳

①傍晚出去散步,走过繁华的市区,信步向郊外走去。夕阳的余晖还未散尽,隐隐的红,透着几丝眷恋。眼前是一条明亮的小溪,找一处平地坐下,看一河月光清清明明,心神恍惚,多想变成一只鱼,偎在它的怀里吟唱;或者变成一叶水草,在清浅里飘摇心事。潺潺水声,

②忽然,有人喊:“看!萤火虫!一只萤火虫!”我赶忙四处寻找,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果然,一个亮点一闪一闪,仿佛是谁提着一盏灯笼,在水草间悠悠漫步。人们突然安静了,眼睛盯着“那盏灯”,若有所思。

③这一只萤火虫,乘着清溪的歌吟,带着草丛的清香,从我的眼前掠过,让我惊喜,也照亮了我回归童年的路。

④童年的家乡,村西有条宽宽的河,夏日傍晚,吃过晚饭,村里的人都喜欢去河边纳凉。那时候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极其少,所以夏夜的河边,是村民歇凉的好去处。

⑤人们聚在河边,有的唠家常,有的相互说着见到或听到的离奇事,有的唱歌,有的吹着悠悠的竹笛……我们几个小孩,最快乐的莫过于捉萤火虫了。口袋里装一只玻璃小瓶儿,坐在河岸等。暮色稍暗,萤火虫便出来掌灯了。顺着河岸繁茂的草丛,一盏一盏,次第闪亮,一会儿就汇成了一条“银光闪闪的河”。

⑥赶紧顺着河沿下河去,伸出双手,微微弯曲手指,呈合拢的形状,向萤火虫靠近,靠近……然后猛地合拢双手,小心地从指缝间看,掌心里闪着荧光,就是逮到萤火虫了。无比谨慎地移动一只手,直到把萤火虫捏在指间,另一只手飞速掏出口袋里的玻璃瓶儿,咬开瓶盖,放入萤火虫,马上盖上盖,这才放心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⑦有些小伙伴拿特制的网子扑逮萤火虫,就是用细钢丝围成圆圈,用细铁丝把网兜子缠绑在细钢丝上。网兜子要用眼儿很细小的那种,要不然,萤火虫会从网眼里逃之夭夭。

⑧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如此苦学,终于成了饱学之士。小小的我,也学车胤“囊萤读书”,只可惜,那些小小的萤火虫,不堪玻璃瓶的困扰,早早的就熄了灯。

⑨几回回故乡,漫步河岸,却很难再见到萤火虫那轻巧的灯影了,它们,去了哪里呢?看书得知,这种提灯夜行的小精灵,只在植被繁茂、水源洁净、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安身。看着日渐荒芜的河岸,心,莫名的疼

⑩有孩童追着那只萤火虫,想要扑到它,将我的思绪拉回。一位老者阻止道:“不要逮它了,多少年没见到萤火虫了呢,就让它自由的飞吧。”是啊,萤火虫,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今晚的久别重逢,是多美的幸运,为什么要去逮它呢?邂逅一只萤火虫,就像遇到了失散多年的童年的小伙伴,记忆的骨度渐渐丰满,它提着一盏灯,照亮了故乡的画面,也照亮了丢失很久的惊喜。

(选自《思维与智慧》)

1.在邂逅一只萤火虫的过程中,“我”的情绪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请引用原文词句补全下列填空。

我的情绪变化:心神恍惚→① ____→②_____→③____

2.选文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选文回忆了童年的三件事,请分别概括?

4.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⑨⑩两段加点的文字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品析下列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看一河月光清清明明,心神恍惚,多想变成一只鱼,偎在它的怀里吟唱

 

查看答案

芳芳明天就要参加初升高考试了,晚上她收到了远在深圳打工母亲的短信。在短信中母亲对她进行了鼓励与嘱托。请你以芳芳母亲的口吻把该短信内容补充完整。要求:①言之成理,语句通顺②至少写出两个方面的内容③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上下句默写。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刘方平《月夜》)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子在川上曰:“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2)根据提示默写

①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写的那样:“___________”,永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不应像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所写的那样:“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周围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整段整首默写①②选做其一,请将所选题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不写题目和作者)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从“故曰”至“寡助之至”。

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中,从开头至“是失修的路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_______________:①冷冻的正式名称是生物体的低温保存,是将活的生物体用特殊方法冷却至低温后长期保存。②低温抑制了生物体内的一切代谢,当温度降至一定程度时,机体的细胞不会衰老和退化,而是处于“生机停顿”状态。③待需要时,再升至正常体温。④冬眠和冷冻不同。⑤但是,生物体虽能长期保存,却很容易在降温和升温的过程中遭受损伤而死亡。⑥冬眠对机体本身几乎没有损害,比冷冻安全得多。⑦动物冬眠时,只是减慢了新陈代谢的速度,减少了对能量的需求,机体仍在活动,到一定时候会自然醒来。

(1)将文段中的①②③④⑤⑥⑦句重新进行排序,力争让语段语言连贯,语序得当,正确的一项为______

A.①②③⑤④⑦⑥            B.①③②⑤④⑦⑥

C.①③②④⑤⑦⑥            D.①⑤⑥④⑦②③

(2)在①句前的横线上填上一句话,使之能概括此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