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站到巨人中间”之后
赵畅
①曾读到这样一句话:“即便是个子矮,也要站到巨人中间。”这话有味道。的确,选择和谁在一起很重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才不会卑俗。“站到巨人中间”,绝非附庸风雅的攀附,而是真诚选择向“巨人”致敬和学习。“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大神”,此之谓也。
②然而,倘若与“巨人”站到一起,就以为自己也算成功了,这无疑是自欺欺人。有一种观念叫“稻草定律”,即路边的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是一根稻草。若卖白菜的拿去捆白菜,这根稻草就是白菜价;如果卖螃蟹的拿去绑螃蟹,这根稻草就有了螃蟹的身价。于是就认为,一个人的价值高低、成功与否就像这根稻草,关键看与谁捆绑在一起,结交了什么档次的朋友,具备了什么样的背景。这种谬误的推演,绝非人生借鉴的宝典。
③当然,“站到巨人中间”,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要知道“巨人”成长,也经历由“矮”变“高”、由“弱”变“强”的历程。牛顿讲“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固然是牛顿的谦逊之辞,但他能够发现“万有引力”,实现科学的“惊人一跃”,不也是受“巨人”潜移默化的启发和自己刻苦钻研的顿悟吗?事实证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即便现在是矮子,将来也有长高的一天。
④郑板桥练书法,即使对前人书体临摹到乱真的程度,个人风格也不突出。而他取各家之长,创出自己的“六分半书”后,才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有人说得好:“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请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要模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他们那鹰般的探索、蛇般的专注、蚁般的辛劳、蛹般的耐心,风吹日晒、灰头土脸时的坚持。”可见,要真学习,就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去追求外在的皮毛,而是吸纳思维方法、理念品质、精神意志等精髓。
⑤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梁思成一直教导身边人“学什么都要眼高手高”。当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那里聚集了世界上的拔尖人才,对钱学森来说,便是“站到了巨人中间”。但进入这所大学,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巨人”。于是,他暗暗对自己说:“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面。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所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正是“眼高手高”,令钱学森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⑥站到“巨人”中间,关键看心站到了哪里。若是为了去镶金边,金边包裹下的还是一个矮子;若是为了汲取营养,智慧浇灌下的“巨人”可期。
1.结合语境,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事实证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即便现在是矮子,将来也有长高的一天。
(2)正是“眼高手高”,令钱学森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2.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思路清晰,论证深入。请概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4.下列两则材料,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请简要分析理由。
材料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材料二:见贤思齐焉。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选自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 妍:____________
②恨僧少可语耳 恨: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之骨格,得石而苍”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B. 宋何罪之有
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水陆草木之花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4.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主旨,并说说其写法上的突出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默写填空。
(1)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
(2)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蕴含哲理、至今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是: ,
。
(5)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竹”字的古诗词:
,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代使用筷子的习俗和礼节一直流传至今。
①在握筷时,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同时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也不可取位过低,这样会显得缺乏教养。
②尤其被忌讳的一点是,切不可将筷子插在饭菜上,古俗认为只有在祭祀先人时才这样做,平时插筷则很不吉利。
③在摆放位置上,人们总是把筷子整齐地放置于进餐者的右手边,手执筷子的一头要与桌面边缘垂直(如果是圆桌,摆放角度要与半径线重合),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也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
④用餐完毕后,要将筷子轻轻放桌上,不可随意放置。
⑤筷子不要在桌上延伸过长,跨别人面前夹菜是不礼貌的。
⑥在举筷夹菜时,不要游移不定,也不要旁若无人地乱找好菜。
A. ③①②④⑤⑥ B. ③①⑥⑤④②
C. ①⑥③②⑤④ D. ①④⑤②③⑥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记”“说”“表”“序”“书”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 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C.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正如朱熹在《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位优秀女性形象。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演绎出简•爱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