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B. 随着共享单车走红,加强安全监管,做好停放秩序的管理成为当务之及。
C. 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淳香无比;品四大名著,似回味往事,喻理醒世。
D. 漳窑的瓷器,以造型典雅别志、线条简练洒脱来展示其古朴静谧的趣味和神韵。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悄然成长;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A. cháng qiāo huō xián B. táng qiāo huō xuán
C. cháng qiǎo huò xián D. táng qiǎo huò xuán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泰山不嫌细土,故成其大;大海不择小流,故成其深。“小”可以成就“大”。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亦可以毁掉“大”。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 600 字至 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 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别周尚书①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庾信与周尚书曾同在南方的梁朝为臣,后被俘于北周都城长安。此诗写于周尚书回南方之时,而庾信一直无法回归。
1.庾诗用“____”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李诗借“____”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洪武初,宁海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①,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②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为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其处理世事,明远甚,虽丈夫弗逮也。
(节选自方孝孺《童贤母传》,有删改)
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③之田千亩, 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④。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⑤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公之重义,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也。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廩(lǐn):米仓。②蓰(xǐ):五倍。③负郭常稔(rěn):靠近城墙经常有收成。④斛(hú): 古代容量单位。⑤殁(mò):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禁多取息以病民者(疾病) B. 度其事可解(推测)
C. 属诸子解之(嘱咐) D. 岁入给稻八百斛(每年)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贤母和范文正的为人处事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封寿炎
“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对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这一举措意义深远。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在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如何才能避免成为 缺乏生命力的“木乃伊”而复兴为活的文化?
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双重的悖论,危机与机遇并存。
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蚕食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的地方文化。
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 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甲)
在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什么从前的人们喜 欢看戏,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了?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活动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 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 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 入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 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乙)
但同时,信息化、数字化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为其重焕生机提供 契机。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 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取知 音。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 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丙)
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 文化变成因脱离大众而失去了活力的“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 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1)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是因为传统戏剧缺乏吸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木乃伊”形容来不及保护而失传的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说的“双重的悖论”具体指的是哪两重悖论?请分点简要概括。
3.下面句子应该放入文中甲、乙、丙三处中的哪一处?请简述理由。
例如,秦腔是典型的地方性剧种,流行歌手谭维维跟华阴老腔合作推出的音乐作品,却 使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
4.请根据本文的思想观点,对“链接材料”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
[链接材料]
《中国诗词大会》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在娱乐至上的今天,一档诗词类文化节目为何 能获得大众如此追捧?“中国人诗心不死!”《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嘉宾蒙曼认为,“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诗词基因还在,一旦有一种形式把它展示出来,就会形成一种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