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注【解析】
耆硕:年高德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石纪之而还。

(2)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议行。

(3)条上便宜

(4)外国皆闻其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2)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3)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马文升具有哪些品质?

 

1.(1)刻(2)全、都(3)多次(4)名声 2.(1)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2)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3)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3.(1)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2)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盗来到均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之而离去。(3)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4)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勒”:刻。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多以联系内部语境为主:指句子本身语言环境。 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谕”“耆硕”“推心”“辄”“颦蹙”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 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 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做题。

新华社加德满都6月18日专电(记者周盛平) 尼泊尔中央银行副行长钦塔马尼17日说,中国首次为尼泊尔印刷的纸币质量更高,色彩更亮丽,价格也更便宜。

钦塔马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尽管中国以前为尼泊尔铸造过硬币,但印刷纸币还是第一次。此次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一共印刷了2.1亿张面值100尼泊尔卢比(1卢比约合0.06元人民币)的新版钞票。新版纸币在图案、色彩、防伪方面都有一些改进,最引人关注的是增加了供盲人识别的凸点。根据尼中央银行发布的信息,发行这种盲人友好型纸币在尼泊尔历史上尚属首次。

给以上新闻拟定题目;

根据上面的文字,写出自己的启示:(不超过50个字)

 

查看答案

根据例句,写出上联。

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

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查看答案

古诗词中有许多蕴含哲理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写出三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以流露于字里行间。

B.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 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名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径的地点。

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位呼应,浑然一体。

3.与本诗尾联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D.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查看答案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④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⑤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⑨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B. 夫环/而攻之。

C. 兵革/非不坚利也。

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对文章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对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  )

A. 举例论证,选取攻城的例子,阐明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即使有得天时也不能胜,说明了地利重于天时。

B. 举例论证,选取攻城的例子,阐明如此之大的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即使有得天时也不能胜,说明了地利重于天时。

C. 道理论证,阐明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即使有得天时也不能胜,说明了地利重于天时。

D. 道理论证,阐明如此大的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即使有得天时也不能胜,说明了地利重于天时。

4.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取的攻城和守城的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实际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B. 文章主要不是论述战争,而是讲述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的重要性。

C.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成,有说服力。

D. 文章在论述得道者多助时,用了三个肯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