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奇山异水 泠泠作响 不慕荣利 援疑质理
B. 短褐穿结 负箧曳屣 风烟俱净 天下独绝
C. 疏条交映 千百成蜂 箪瓢屡空 衔觞赋诗
D. 水皆缥碧 天山共色 不求甚解 德隆望尊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迁徙(xǐ) 棘手(jí) 媲美(pì) 挑衅(xìn) 皲裂(jūn)
B. 缄默(jiān) 贪婪(lán) 徘徊(huái) 干涸(hé) 黔娄(qián)
C. 啮齿(niè) 烨然(huá) 哂笑(shěn) 戈壁(gē) 泠泠(léng)
D. 牟取(móu) 铆钉(mǎo) 笃信(dǔ) 咫尺(zhǐ) 叱咄(duō)
阅读下面这则“办公室对话”的新闻,按要求写作。
这个时代还缺什么?
主持人: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要的东西似乎都正在或即将拥有,甚至连你根本想不到的东西也会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但是,我今天要问的是:这个时代,就是当下,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些东西缺失?
办公室A:缺少服务意识。只想别人服务,不想服务别人。
办公室B:缺少顶尖人才。普普通通的人太多了,哎……
办公室C:缺少“真”。具体我就不多说了。
办公室D:缺少“信仰”。很多人这样、那样,不就是缺少信仰吗?
办公室E:缺少生活的诗意。反正我也不知“诗意”是什么,但总觉得现在的生活有点不对。
主持人陷入了思考,大家辩论着……
以上“办公室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提示】你可以联系生活进行论述;也可以通过叙述故事表达情感;还可以进行其他多形式的文学创作;甚至可以选择特定对象写一封信,阐述你的思考和建议。
请根据图示,为九(1)班同学解说“走近自然”春游活动的具体安排。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20字左右。
古诗文阅读
【甲】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释】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乙】王维传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①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②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③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节选自《旧唐书》)
【注释】①昆仲:指兄弟俩。②玄谈:对佛教义理的阐述。③缙:王缙,王维之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⑵不衣文彩
⑶日饭十数名僧 ⑷舍笔而绝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二处)
妻 亡 不 再 娶 三 十 年 孤 居 一 室 屏 绝 尘 累。
3.下列诗句中与“斜阳照墟落”所蕴涵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C.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有人说“归隐”是王维一直想要追求的人生方向,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诗文加以简析。
图书推介
【基本信息】
书 名:群体性孤独
作 者:[美]雪莉·特克尔 著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本书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人身上。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作者简介】
雪莉·特克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采用“实地研究”和“临床诊断”两种方法,对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5年的系统研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
【作品目录】(节选)
引言 技术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吗?
第一部分 机器人时代: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
最亲密的伙伴“拓麻歌子” :有生命的电子宠物
……
第二部分 网络化生存: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
第8章 永远在线:网络自我的三种新状态
……
【书评】
《群体性孤独》一书将人与计算机、人与互联网互动时产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全新发展,以及特克尔教授的全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了读者。可以说,要了解人类的未来,就必须要了解人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这一切,可以从阅读这本著作开始!
——王煜全 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
关于我们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创造虚拟“自我”的,雪莉•特克尔说得最清楚。她是我们技术界的“弗洛伊德”,远在我们洞察自己的内心之前,她就阐明了我们内心的转变。《群体性孤独》是一本令人回味的书,是洞悉未来自我的一次深度之旅。
——凯文•凯利 《连线》创始主编
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习惯用文字而非声音,用数据而非抚摸来传递感情。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依赖技术超过依赖彼此。这就是真正的“机器人时代”。对于这种所谓的“机器的美好和技术的美好”,我有一种由衷的恐惧与憎恶。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精彩片段】
技术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它能弥补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而我们的确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物种。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彼此连接,同时也可以互相隐身。比起面对面交谈,我们更习惯于发短信交流。
……
当我们和机器人谈情说爱、和智能手机难舍难分时,我们通过机器重新定义了自己,也重新定义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当人类寂寞难耐时,网络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封面图案既指计算机中核心元件集成线路,又寓指现代人们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迷失,与本书内容契合。
B. 这本书指出现代人矛盾的生活状态——信息技术使我们享受便利又导致孤独,而解决的方法还有待研究。
C. 这本书的写作是基于实践研究的,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和规律,是一部关于心理学的著作。
D. 这本书呈现了人与信息技术的全新发展,阐明了人们内心的转变,是深度了解未来自我的著作之一。
2.【书评】中的第3则与前两则有所不同,结合材料,从内容、语言风格或效果等方面,探究编者将其选入的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3.你认为这篇推介能吸引人们购买《群体性孤独》这本书吗?请结合以上推介材料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