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_______   (2)属凄异_______

(3)二人对______ (4)越钱塘,长江____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王命急宣   异二者之为    B. 渔者歌曰    温而知新

C.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不能察,必以情    D. 乙翁欲扶  送杜少府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5.(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

 

1.通“缺”,中断延长饮酒横渡 2.C 3.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5.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解析】甲文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乙文选自:不详 作者:不详 年代:不详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阙:通“缺”,中断。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B.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故:所以/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故:旧知识。C.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虽:即使/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虽:即使.D.乙翁要扶甲翁。之:代词,甲翁/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之:到。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囊者”与“今”相对,在“今”前面断句;“何老之有”就是“有何老”,单独成句,前面断句。故句子断句为: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句子翻译为: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良:实在,的确,确实。自:从;至:到。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5.(1)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从文中描写山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山连绵不断(山多)、“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山隐天蔽日(山高)。(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二翁登泰山讲述的是两个年近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互勉登泰山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诗文填空。

(1)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经》中《蒹葭》)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描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有时,他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常常让我记上一生。

    我跟他讲了我的故人克留什尼科夫,这是个大脑袋的孩子,是个打架能手。我打不过他,谁也打不过他。“好事情”听了,说:“这是小事儿,都是些笨力气,真正的功夫在于动作的速度,懂吗?”

    下星期日,我试着把拳头打得快一点,果然不费大劲就把克留什尼科夫打败了。

    从此,我就更重视“好事情”的话了。

“任何东西都要会拿,你懂不懂?要善于拿,这可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啊!”

    我一点也不明白,可其中的神秘感让我永远记住了。

    家里人越来越不喜欢“好事情”,连猫也不往他膝盖上爬了,而别人有膝盖它都上。

    我因此打过这只猫,为了让它别怕“好事情”,我差点气哭了。

“可能是我身上的酸味儿吧,它不喜欢!”

(1)“我”为什么把“好事情”当作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小说相关情节,简要分析“好事情”为什么不讨人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仿写。

请关注母亲的白发,你会找到岁月的痕迹;请留心老师沙哑的声音,你会看到无私的付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黄昏,我来到湖边,向湖心游去。野鸭子游过的水不纹与我拨出的涟漪轻轻吻合。水草不仅将湖水浸得碧绿,也将我浸得碧绿。水覆在肌肤上的感觉,像柔软洁净的丝缎。五百个人所在的湖畔营区,寂静无声,瑞士人在静默中低声细语,小心翼翼地不去破坏别人欣赏夕阳湖光。

A. “涟漪”“寂静”都是名词,“洁净的丝缎”“低声细语”都是偏正短语

B. “水覆在肌肤上的感觉,像柔软洁净的丝缎”这一句中,“水”作主语

C. “水草不仅将湖水浸得碧绿,也将我浸得碧绿.”这一句是并列复句

D. 文中划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湖光”后面加“的心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 ③①④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