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野 狼 ①大漠,一派苍凉辽阔。帐篷一搭,躺下就睡。一觉醒来,伸手一抓就是一大把阳...

野     狼

①大漠,一派苍凉辽阔。帐篷一搭,躺下就睡。一觉醒来,伸手一抓就是一大把阳光。挑起帐篷门帘,啊?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惊惧突如其来,像一枚钉子,把我定格在那里。
②狼。一只野狼。在百米处沙丘上的一块大黑石头旁,与我对视。只是那目光,没有想象的那样凶残、贪婪,充满机警和好奇。这只狼,苍黄的毛色,光滑油亮。个头不算大,却显得矫健英俊。

③愣了一阵子,我才想起防卫,想到猎枪。当我端着猎枪走出帐篷时,野狼已经不见了。④下午,我打开录音机,放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突然,从帐篷的缝隙里,我看见那只野狼正卧在早晨看到的那个沙丘上,侧着耳朵,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狼在听音乐吗?狼也懂音乐吗?我忽地来了情绪,把警惕、人与狼的差别,与猎枪一起,扔在一边,顺手抓几块罐头里的肉,钻出帐篷。⑤野狼看见我,吃了一惊,本能地跳起来,退却几步。我使劲朝它甩去手里的肉,它却以为是向它攻击,拔腿就跑,但一定是闻到了肉味,又猛地刹住,回过头来一步一步向肉走去。走到肉前,狼突地一点头,敏捷地叼起肉,转身跑了一段路,这才掉过头来,一边谨慎地嚼着,一边摆动尾巴,就像一只狗在感谢它的主人。

⑥我觉得不再寂寞和孤独。然而,这以后,一连几天,再没有见着狼。⑦第三次见到狼,是在一个傍晚。我点了堆篝火,特地放着有《北方的狼》曲子的磁带,随着跳起霹雳舞来。蓦然,我感觉不是独舞,身边还有伴舞者。那便是那只可爱的狼。我想到了美国西部影片《与狼共舞》。火光照耀下,野狼踩着音乐节拍,来回走着,那样认真,那样有趣。

⑧这只野狼为什么总是跟着我?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是把我当成异类中的朋友?是把我想成一顿美餐?带着一连串问题,我恍兮惚兮,进入了梦境。

⑨突然,一阵狼的嚎叫,把我惊醒。我本能地弹跳起来。 从帐篷的窗子惶然张望,啊,月照中天,一片煞白,把整个大漠照得贼亮惨白。月光下,沙丘上那只野狼后腿支撑,身子直立,雕塑一般,对月长哭,那哭声凄惨,悲戚,苍凉,我听得毛骨悚然,寒战不已。

⑩猛地,野狼前腿收回落地,朝我的帐篷一瘸一拐而来,并环绕我的帐篷嗥叫不息。

(11)狼!毕竟是狼!兽性不泯,狼性难改!穷凶极恶的家伙!我一直友好待你,你他妈的却饿疯了,向朋友发难了。我想到柳宗元的《黔之驴》,那贵州小老虎,不就是采用这样的手段,把那头蠢驴吃掉的吗?

(12)蠢驴。我一边骂着自己,一边操起猎枪,从窗口伸出去,却说不清楚为什么,只是朝天开了一枪。然而无济于事,野狼真的疯了,竟然撕破我的帐篷,钻进来。“叭——”野狼应声倒下。它艰难地抬起头,痛苦地看了我一眼,挣扎着,淌着血,向外面爬去。当我追出来时,狼已经死在沙丘上那块大黑石头旁边。

(13)这时,惨白的月亮变得暗淡起来,天地呈现一片混沌。继而,一阵大风铺天盖地,不知从何处席卷而来,凶猛的风浪,像谁抡起的大锤,猛地把我砸倒在地。

(14)当我醒来时,太阳依旧鲜红地照耀着一望无际的沙漠。我发现我的双手紧紧抱着那块大黑石头,身边是那只死去的野狼,而我的帐篷,散了架子似的倒在远处。

(15)惨白的月亮。野狼的啼哭、枪声、风暴,昨夜惊心动魂的一幕,在我眼前翻腾,闪回。

(16)一只善良可爱的野狼,拯救了我的生命。不,是一只野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一个人的生命,不,是一个人残酷地杀了一只自己的救命恩兽。

(17)我低头看一看野狼,它被黄沙埋了一半,那眼睛沉重地闭着。但我知道,无论怎样地努力,我都无法抹去我在野狼眼睛里沉重的投影。

1.读此小说,理清情节,请用简洁的词句加以概括,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一见狼:“我”惊惧,想防卫;狼用机警好奇的眼光与我对视。

二见狼:“我”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见狼:“我”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见狼:“我”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罢此文,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3.通读全文,你认为狼的善良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

4.选出对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

A. 此文既写了狼的凶残贪婪,又表现了狼的善良可爱,这样写作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还能使情节曲折多变,离奇有趣。

B. (8)段作者连用四个问句真实地写出了“我”此时此刻心中的许多疑虑,又为下文写“我”对狼的误解枪杀做了铺垫,水到渠成地将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C. 文中多处写到“惨白的月亮”,既是通过环境描写来预示灾难的降临,又烘托狼的哭声的凄惨、悲戚、苍凉,还渲染出狼死时的悲壮感人。

D. (11)(12)段中的两个“蠢驴”都是在写“我”对自己的责骂,竟然愚笨到完全没有认清狼的本性。

E. 最末段告诉我们沉重的不是狼的眼睛,而是“我”的心情,“我”因“残酷地杀了一只自己的救命恩兽”而痛苦自责,从而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并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1.放音乐,丢肉卧着侧耳听,敏捷地叼肉、谨慎地嚼着,摇尾感谢与狼共舞认真有趣跟跳误会枪杀长哭嗥叫,拯救“我”的生命 2.一方面表现人性中的残酷、兽性中的善良,另一方面惊醒世人要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 3.眼神的机警好奇 外表的矫健英俊 动作的敏捷谨慎 跳舞时的认真有趣 救人时 的不顾生死。 4.AD 【解析】 1.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概括,难度较小。注意情节概括分两部分,分别是“我”和“狼”在几次相见的不同内容。细读文章提炼概括,注意语言的简洁。 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2.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主旨的理解把握。文章中的这只狼充满机警与好奇,会欣赏音乐,知恩图报,它与善良的人性有某些共通之处。这样写的目的在于呼吁人类要与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友好共处。但就是这样一只感恩的狼最终死在了人的枪口之下,文章也写出了人的残忍,由此提炼观点即可。如:一方面表现人性中的残,酷兽性中的善良;另一方面惊醒世人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3.此题考查考生对狼的形象的把握。阅读文章可见,文章写了“我”和“狼”的四次相见,每次的相见,文章中都有描写到狼的可爱之处,分别进行概括即可。如外形“充满机警和好奇”的目光,动作的敏捷矫健,“野狼踩着音乐节拍,来回走着,那样认真,那么有趣”,写出狼的认真和可爱,救我时的不顾生死。 4.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容的分析和理解。A项,文章写了一只充满机警与好奇,会欣赏音乐,知恩图报的狼,写出了狼的可爱;没有写狼的贪婪,故错。B项,这只野狼为什么总是跟着我?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是把我当成异类中的朋友?是把我想成一顿美餐?一连串的疑问,写出了“我”内心的困惑,也为下文狼撕烂“我”的帐篷,爬进来,我开枪打死它,作了铺垫,正确。C项,“惨白的月亮”是环境描写,渲染了惨淡、凄凉的氛围,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正确。D项,当大风过去,当“我”知道误杀了狼,“我”内心充满自责、后悔。“蠢驴”是对自己的责骂,突出了“我”的悔恨、自责的,故该选项错误。E项,尾段“无论怎样地努力,我都无法抹去我在野狼眼睛里沉重的投影”一句写出了我内心的悔恨和自责,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1.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3.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4.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5.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查看答案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大事。

2.“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写得沉郁悲壮,“风飘絮” “雨打萍”分别比喻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 __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4) ________________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5)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查看答案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查看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    B. 执策而之(面对)

C. 不以千里也(著称)    D. 之不能尽其材(吃)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真无马邪                    言兹若人之俦乎

B. 执策而临                     先天下忧而忧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食也       朝往,暮而归

D. 千里称也                   以是人多书假余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 《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 《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