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把愤怒变成葡萄园》,完成小题。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

阅读《把愤怒变成葡萄园》,完成小题。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名人,有时也会为一件小事而怒火中烧,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一旦发作,对外界的破坏极大。【甲】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拔剑而起”,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而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叹息。

③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一遇到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乙】我有个远房舅舅,修理家里一个破损的木盆,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遇到失败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侮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学院和书房,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⑤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⑥生命本身蕴藏着巨大能量,【丙】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造福人类”的巨大的能量和资源,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一片绿阴。

【注释】①葡萄园在西方人的词语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1.细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本文论点。

2.结合文章①-③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提倡“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

①如同“瀑布”和“大树”。

②犹如天庭之怒,则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山崩海啸。

③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诸最后的一蜇。

【甲】:      【乙】:      【丙】:    

4.文中提到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历是作为      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5.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举例做简要分析。

 

1.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不要发怒,要把愤怒变为平和且理智的心态。 或:我们要做一个明智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愤怒上。 2.①愤怒会招来祸患;②酿成悲剧;③让人功亏一篑(或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 3.② ③ ① 4.事实论据 5.示例:“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之于最后的一蜇。”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用“天庭之怒,则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山崩海啸”来形容愤怒的破坏力量,很形象生动。 把生命本身比做一个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瀑布”生动形象地论说“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这个道理,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仔细分析本文,“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这些重点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本文的论点可概括为: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不要发怒,要把愤怒变为平和且理智的心态。 点睛: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在题目,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论点应是作者的观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 2.试题分析:考查筛选内容和概括能力。阅读文章①-③段,筛选出重点的语句“有时也会为一件小事而怒火中烧,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一旦发作,对外界的破坏极大。”“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一遇到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对这些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进行概括即可解答本题。解答时最好分条列举。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析三个比喻句所能证明的观点与文中【甲】【乙】【丙】处所表明的观点对应,即可解答试题。也可以从语意表达的连贯、一致性的角度来分析。 4.试题分析: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哲理句、谚语、俗语、公理、定理、定律、公式、推论、科学实验考查结论、经典理论或经验。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本题引用 的是事例,所以是事实论据。 5.试题分析:本文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性语言,使文章的语言生动而形象。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进行分析即可。注意要概括语言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故患有所不也(    )    (2)尔而与之(   

(3)今人曰(     )        (4)冠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与    长恨久

B. 何陋有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辍耕垄上    千里者

D. 断子手足  投诸渤海

3.句子翻译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的观点。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地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出了       (时节、时间)的景色,抒发了              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赏析这两句诗。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下课了,一位同学,随意将口中的口香糖吐在了楼梯上。老师看到后上前制止,并让他把口香糖用卫生纸捡起来,可是这位小同学却理直气壮地说:“你是谁啊?关你什么事!有打扫卫生的阿姨打扫,用不着我捡!”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恰好从楼梯处经过,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怎样劝说?

                                                         

 

查看答案

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             ,那是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2)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4)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6)《孟子》中与 “平安易老,磨难长生”的观点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