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底4期B,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 B. 逻辑顺序 C. 空间顺序 D. 总分顺序
2.对文中第⑦段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例子 打比方 B. 举例子 列数字
C. 列数字 分类别 D. 打比方 作诠释
3.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不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 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 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过去的一年与人的年龄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正比:年龄越大,过去的一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小。
对《望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B. “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C.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运用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D. 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登上泰山,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是其中的作品。。
B. 《骆驼祥子》通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老舍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小说充满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小说中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为一代人的座右铭
D.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通顺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万山纵横,莽莽苍苍,一直延伸到青海中部。
②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天神们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上帝、众神的乐园。
③这座山就是被称作“亚洲脊柱”的昆仑山。
④同样,在中国的某些古典神话中,皇帝和他的神仙们也都居住在一座高山之上。
⑤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平均海拔5500公尺,山顶皑皑白雪终年不化。
A. ⑤①③②④ B. ②④③①⑤
C. ②④⑤③① D. ④⑤③①②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一项是( )
A. 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 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C. 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 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代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专家演讲,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
B.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C. 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D.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较多地考虑到车辆而忽视了行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