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及由此引发的大搜索行动令人叹为观止

C. 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D. 被浮冰围困多日的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船体前方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形成一条清晰的水道,真可谓柳暗花明。半小时后,“雪龙”号成功突围。

 

D 【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对常用词语的理解和使用。A项“当务之急”的意思是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与“迅速”意思重复;B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说明对象不合适;C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用在这属于表意不明。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sài) 秀颀  锐不可(dǎng) 坦荡如底

B. 然(qiāo)琐屑   屏息声(liǎn) 广毛无垠

C. (qiào)湎怀   痛疾(wù)   殚精竭虑

D. 农(diàn)教诲    无消息(yǎo)  触目伤怀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答)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1)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嗅觉就是这样,它在现实里总要消失,却永远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和曾经温暖的岁月息息相关。父亲做的糖醋鱼的味道;妈妈身上护手霜的味道;奶奶晒过的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大雪天里,街角路灯下飘来的烤红薯的味道;下过雨,打伞回家时,路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请以“那味道,缕缕温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2)请以“        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查看答案

(六)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

A《山海经》       B《旧事重提》

C《五猖会》       D《从百草园到三味忆屋。

2.请简介一下《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1.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人读书方法】

【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四】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

【材料五】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一般人不堪忍受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

2.上面不属于“名人读书方法”的两则是        

【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3.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1)向校长提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同学提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别

①南极的自然条件太特殊:这里极度严寒,年平均气温-25℃;内陆地区甚至达到-60℃,比北极冷很多;这里又很干燥,空气湿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这里常常狂风肆虐,有地球上少见的12级以上大风,最怕的是“白化天气”——大风卷起地表的雪粒,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几米,人完全不能在户外活动,会被大风吹走,穿得再多也会飞速失温;这里还有长达半年的黑夜和太阳总是低垂的白天……在这片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大陆上工作,南极科考队员要经受非凡的艰险,却也能看到常人无缘得见的瑰丽风景。

②南极大冰盖极其特殊,它虽然集中了全球70%的淡水,但是严苛的自然条件却拒绝了几乎所有生物,更吞噬过不少勇敢的人类生命。迄今为止,虽然南极已经有70多个科学考察站,但位于内陆冰盖之上的,也不过寥寥数个。冰盖雪原总体看似平坦,实际上地表却很崎岖,冰雪被风吹出各种奇特的造型。

③大冰盖之上放眼四望,白茫茫的一片:有时360度都是平直地平线;有时又一个坡连着一个坡,高高低低,让人晕头转向。脚下的冰雪,有时坑坑洼洼却硬似铁石,雪地车一小时只能走三五公里;有时平整光滑却格外松软,人走过去,突然塌下一片,露出下面无底的蓝色冰洞……

④南极大陆四面环海,科学家通常把南纬60度以上、环绕南极的海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国际学界往往也把它视为第五大洋,与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并列。南大洋贯通南极一圈,影响大气环流,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更冷。每年冬天,南大洋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冰封,让南极洲的冰雪面积比夏天增加一倍之多。从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甲板望向前方,如同一片白茫茫的冰原,看不出半点海水的痕迹。虽然前方是海,但是科考船并不能乘风破浪。

⑤即使在夏季,海里依然有大量的冰,足够高大的称“冰山”。人类记录过的最大冰山,宽40公里、长350公里,相当于半个海南岛。在南极海域,冰山和岛屿远看还真是不好分辨。冰山虽然硕大无比,却能快速移动。南极考察队员们有时会发现,昨天还阻住前路的冰山,一宿大风之后就漂走了,让人怀疑是神仙帮忙搬运的。

⑥除了大冰山,南极有时还会形成奇特的荷叶状浮冰。形成这种冰,一般都需要水面比较平静、同时气温又非常低。一片片白色的浮冰如浮萍般漂在海面上,因为相互摩擦,冰块失去菱角,又因低温继续凝结,最后形成椭圆、近似薄饼的形状,被称为“荷叶冰”。从雪龙号上拍摄的海面看,这是南极海面开始结冰的状态,很多小而薄的冰片浮在海水表层。除了南极之外,其他地方非常罕见。海冰没少给南极考察添麻烦,科考船难保会被浮冰困住。有时大块海冰融化过程中,因重心变化而“翻身”,激起的巨浪可以掀翻任何船只。

⑦地球每次出现极光,都是南北两极同时发生的。不过看极光,大多数人都是在北极,见过南极极光的人很少。因为即使有幸踏足南极,大多数人也都是在夏季,极昼天始终亮着,有极光也看不见。而冬季天黑有利于看极光,却少有人驻留了。

⑧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中山站和长城站都是有越冬队员驻守的全年站,纬度更高的中山站是观赏极光的好地方。欣赏绚丽的极光,是对南极越冬队员的特有奖励。

⑨除了上面讲到的冰盖、海冰、极光之外,南极大陆也有山岳,由于这里温度低、风力强,对山岩的塑造很有特色,想要继续了解南极的山岳,记得去看11月的《博物》特别策划——极之风景。

(原文有改动)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南极风景很特别的?

2.简要概括文中海冰的特征,并具体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海冰特征进行说明的。

3.文中第6段加点的词语“一般”能否删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