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阅读下面的下料,完成下列小题
2018年北京将实施新中考方案。下面是有关这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北京中考将于2018年“大变脸”
【材料二】下面是几位考生选考科目总分计算示例
学生 | 原始分(满分300分) | 折算比例及折算分 | ||||||
科目1 | 科目2 | 科目3 | 总分 | 100% | 80% | 60% | 总分 | |
方明 | 80 | 80 | 80 | 240 | 80 | 64 | 48 | 192 |
志红 | 90 | 80 | 70 | 240 | 90 | 64 | 42 | 196 |
小刚 | 100 | 80 | 60 | 240 | 100 | 64 | 36 | 200 |
清丽 | 100 | 90 | 50 | 240 | 100 | 72 | 30 | 202 |
莹莹 | 100 | 100 | 40 | 240 | 100 | 80 | 24 | 204 |
【材料三】实行新中考后,家长面临的转变
家长从小就要关注、保护好孩子的个性爱好。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十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幸福快乐的情绪。家长不再是单单买教辅、报班补课,努力提高考试科目学习成绩,而是协助学校发现和保护孩子的个性爱好和特长,想办法支持孩子在个性爱好和特长方面的发展需求,积极拓展面向孩子“消费习惯”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
1.阅读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试科目为7科,即语数英3科、选考3科再加体育,但中考总分只有580分。
B. 小吴喜欢理化,按选考要求,如果他选考了生物(化学),还可以再选考物理。
C. 小李喜欢阅读,平时文科成绩好,但他不能同时选考政(思想品德)史地3科。
D. 小张考前预计地理能拿高分,物理最次;中考后他的地理和物理将按100%和60%折算计分。
2.阅读材料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材料三中提到“家长从小就要关注、保护孩子个性爱好”。请你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信息,说明这样做的重要性。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在国家推出控制房地产泡沫政策后,不少房地产公司仍然推陈出新,想方设法提高房价。
B. 日本右翼一再否认侵略历史,其言行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 刚刚结束的“习特会”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强聒不舍争先报道。
D. 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B.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D. 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选择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旺相(xiàng) 撺掇(duo) 归省(xĭng) 叱咤风云(zhà) 本色当行(dāng)
B. 蓦然(mò) 屹立(yì ) 踌躇(chóu) 参差不齐(cī) 锲而不舍(qì)
C. 重荷(hè) 冗杂(róng) 热忱(chén) 忠心耿耿(gĕng) 鞠躬尽瘁(cuì)
D. 嗔视(chēn) 磐石(pán) 钦佩(qīng) 矫揉造作(jiăo) 鲜为人知(xiăn)
海量阅读。
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初2019级某班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下面是某同学的读书分享发言,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国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
(2)如果你在买书时没有找到此书,你可以尝试搜索这本书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书名)
(3)读完此书后,我发现整本书描写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为理想而展开长期的艰苦卓越的伟大斗争,展现了中共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个人风采和独特魅力。例如,作者在书中写到:“他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就是被作者在书中称为“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的_________,(人名)我对他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
三、读下文回答问题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画“ ”的句子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2.结尾画“ ”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