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选自《捕蛇者说》)

【乙】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迁:迁居。②伐:攻打。③军:驻扎。④城父:地名,春秋时楚国之地,在今河南宝丰县。⑤拜礼:前往拜见,接受聘礼。⑥谋:商议,商量。⑦刺讥:指责讽刺。⑧疾:弊病。⑨所设行:所作所为。⑩用:起用。⑾用事:主事。⑿相与:共同。⒀发:调发。⒁徒役:役使。⒂莫能兴:不能站立起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用楚(于:被)    B. 而乡邻之生日(蹙:窘迫)

C. 吾不为斯役(向:从前)    D. 楚使人孔子(聘:聘请)

2.下列句子中的“若”字意思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曾不若孀妻弱字    B. 若毒之乎

C.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 以为莫己若者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乡邻/之生日/蹙    B. 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C. 孔子/迁于蔡/三岁    D. 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4.下列选项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甲文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乙文作者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B. 甲文通过蒋氏的故事揭示了古时的赋敛之毒,乙文中孔子没有成功到达楚国。

C. 甲文蒋氏不愿恢复赋税的原因是“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乙文孔子被围的原因是“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D. 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乙文字里行间写出了陈国和蔡国大夫对孔子被楚国起用的害怕。

5.对选文写作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二段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则徙,以至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的情形作对比来突出“敷敛之毒有甚是蛇”,乙文则通过陈蔡两国大夫的语言描写,侧面表现孔子的贤德使他们感到害怕。

B. 甲文是一篇“说”。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乙文主要是告诉读者孔子没能达到目的的前因后果,是记叙文。

C. 两文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甲文是蒋氏自陈心曲,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乙文娓娓道来,语言犀利、直接。

D. 甲乙两文的语言都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都表现了主人公豁达、乐观的性格。

6.将甲、乙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2)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7.柳宗元写《捕蛇者说》的目的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你如何看待他这一行为?

 

1.C 2.B 3.A 4.C 5.D 6.(1)从前和我祖父居住在一起的,现在他们的家十家没有一家了。 (2)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7.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身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但是,作者在文中流露的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解析】甲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乙文选自:《司马迁》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乙文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施政措施、所做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病了,站都站不起来。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理解不正确,“向”的意思是:假使,如果。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意思不同的是B项,意思是:你。其他各项的意思都是:比。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A项错误,根据意思可以断为:而/乡邻之生/日蹙。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内容有误,孔子被围的原因是: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赏析,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各项的描述进行分析,找出描述错误的一项即可。D项理解错误,《捕蛇者说》表达了“苛政猛于虎”的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曩:从前。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身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乱扔垃圾?真没素质!”

B. 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C. 快递员送货延时,收货员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D. 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须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②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③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④正因为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般说来,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情节,描写环境等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而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B. 古代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做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做阳,河阳就是指黄河的南岸。

C. “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 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可分为立论和驳论,驳论文反驳的方法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用了驳论证和驳论点两种反驳方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径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    B. 河曲智叟亡以应。

C.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D. 君将哀而生之乎。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的关键。

B. 夏天的紫薇公园,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C. 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D. 昨天下午,学生会干部研究并听取了各班同学关于开展“读好书”活动的意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