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   ②余一小舟        _____________

③雾凇沆砀         ____________   ④余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下面句子停顿,共两处。(用“/”表示)

余  强  饮  三  大  白  而  别

4.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5.《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消失划船雾气弥漫的样勉强,尽力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 3.余 / 强 饮 三 大 白 / 而 别 4.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5.《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绝”是一词多义,要结合语境推断其意义,这里是“消失”的意思;“强”是“勉强,尽力”的意思。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焉(代词,怎么)、更(副词,还)”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莫说(不要说)、痴(痴迷)、更(还)、者(的人)”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个别句子还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3.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依据主谓之间句读和虚词“而”来句读。 4.试题分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本题可以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既要结合文本,还要结合相关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江雪》描绘的是在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像米粒一般的人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像你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 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 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查看答案

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他于死地。他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他,拖着绵软的鞋子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他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他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①这段文字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文中的“他”是 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已,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

①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其作者是_________(人名);文段中“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名字叫________

②这部名著中有不少“知恩图报”的情节,请你简要概述其中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建湖县××中学初中二年级全体同学于2017年5月13日向全县小朋友发出的一份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其中有五处与倡议书的格式不符,请任选三处找出来改正。

 

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情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