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文言文阅读。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行甚远

(2)意

(3)前狼假

(4)狼亦

3.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话是:

②与“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相照应的一句是: 。

4.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 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C. 文章按情节发展可以表述为屠户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D. 最后一段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5.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尾一句是对狼及像狼一样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1.蒲松龄清 2.①连接、紧跟②从容、悠闲③睡觉④狡猾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4.C 5.议论。言之成理即可,如:面对恶势力,不能心存侥幸,妥协退让,要运用智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解析】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年代:清 参考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本文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2.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黠”在这里是“狡猾”的意思。 点睛: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体现了屠户的勇敢和果断;文中与“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相照应的一句是“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C项有误,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5.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____________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似。                                                                        

(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悲秋是文学作品的常见主题,《秋词》开篇却以议论起笔,给予秋天最充分认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天上的街市》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B. 《女娲造人》中女娲接连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捏泥人,从此,大地上布满了人类的足迹。

C.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D. 郑振铎写《猫》,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晰,有效地突出了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查看答案

下列作家作品连线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作家

B. 《穿井得一人》——《列子》——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

C. 《诫子书》——《诸葛亮集》——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D. 《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而雪:急              下车之:拉,牵拉。

B. 矩:越过              博学而志:坚定

C. 年与时:解除,卸下      担持刀:疾行,指迅速逝去。

D. 其家穿井:待,等到。    身所寄:无,没有。

 

查看答案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凌乱   蹒跚   热忱   随声附和

B. 怂勇   伫蓄   袍子   骇人听闻

C. 派遣   抽壹   确凿   刨根问底

D. 倘若   搓捻   分岐   神采弈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