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鲁公治园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

鲁公治园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两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地______    (2)小儿女颠踬耶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鲁公的性格特点。

 

1.放怕 2.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筑径”修筑小路;“设栏”建设围栏;意思对即可) 3.优柔寡断、遇难而退……(结合文章答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没有古今异义,如“畏”:怕。与现代汉语相同。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 2.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径”“设”“护”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的情节就归纳出他是一个可优柔寡断、遇难而退的人。 译文: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白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1.本文作者____(人名)是明初文学家。“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借于藏书之家______    (2)白玉之环______

(3)右备容______            (4)生以乡人子______

3.作者开头即言自己“嗜学”,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从哪些细节表现出他的这一特点的?找出两处即可。

4.作者是明代的大学问家,四方学者夸其文章“当今天下第一”。但是他在文中却多处运用了自谦之语,请找出一句抄写下来。

5.作者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你从作者的求学经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________悠悠。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4)__________________。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李清照《渔家傲》)

(5)诸葛亮一生戎马,功可敌国,但其实并无意于功名,他在《出师表》中表达自己淡泊名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为后人所传颂。

(6)李白曾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自己的凌云之志,无论前途多么坎坷依然踏浪一搏

(7)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点明自己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现在常常引用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的“________”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慢下来,会精彩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③书写工整规范。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蒹葭》完成后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发挥想象,用亮丽的语言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展现的画面。

2.重章叠唱是诗经的经典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二)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3.语段(一)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好处?

4.语段(二)的故事印证了语段(一)的什么观点?曾子和孟子都坚持怎样的做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