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题目,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

下面题目,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五岁,我多了一分      ”为题,先用恰当的词语补全题目,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题二:爱自己,接受自己,展示自我,绽放本色……做真实的自己,行走在自己的风景里,一切美好,都随之而来。

请以“做真实的自己”为话题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以上的文章。

 

做真实的自己 我问自己:什么是人生?人生,也许就是一个轮回,从你出生那一秒到你断气那刻。万物自有它的规律,人也一样,在不断的长大,在这期间,我们哭过,笑过,伤过,遗忘过…… 尽尝喜怒哀乐。我们不该为曾经的懵懂而难过,也不该为曾经的伤痛而感到不值得。这些都不是什么坏处,相反,是好处,是我们在长大的痕迹,都已被沧桑的岁月磨成回忆。天空不可能一直晴空万里,也会有被乌云蒙蔽的一时;人也一样,不可能一直都正确的引导自己,追随时代的主流,偶尔我们会迷失了自己,跟随社会的步伐…… 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生长在这个年代,虽然有受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熏陶,但也不免会吸收时代的陋习,已导致我会爱面子,爱国心弱爱命心强、爱装酷、爱心稍弱等。我生长在农村里,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书看多了导致我近视了,家里人给我配了眼镜。但是,我却犹豫了…… 犹豫要不要戴。班上没有一个同学近视,如果我戴了,会遭到同学的讥笑,会给我起绰号;如果不戴,我学习就会下降。最终还是碍不过面子,没有戴去上学。直到初三了,我也没有戴眼镜到学校。我还不曾觉得我太自恋。直到那一次聊天,我有了一个小小的转折。在我上网聊Q的时候,有个网友和我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是,她却比我勇敢,她一直鼓励我:不要在乎别人的眼神,什么“四眼仔”都不过是别人妄加评论罢了…… 她的话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思考,开始觉悟,我不能这么虚伪,我要做真实的自己!于是,我把所谓的面子抛之脑后,鼓起了我的勇气,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走上学校,做回我自己!走在人生之路,无奇不有,有时我们被遮住了眼睛,麻痹了思想,但我们要极力地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光明,拥抱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一)“十五岁,我多了一分 ”。半命题作文,所填充的内容往往是决定着写作成败的关键。填充文题,关键是要找准所要写作的内容。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要考虑到“十五岁”这个年龄特点来填充。比如可填“成熟”“坚强”“勇敢”“谦虚”“自信”“诚实”“苦恼”等。作文(二)“做真实的自己”,是篇话题作文。其关键词是“真实”二字,所写内容应围绕“真实”来展开。换句话说,所写的自己的生活不应是不真实的即虚假的生活。“真实”二字是抽象的,写作时应将其具体化。当然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谈自己对真实生活的看法,即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这就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了。 点睛:此作文又是个“二选一”题目。对于作文“二选一”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空间,也挺好的。写作指导:二选一个写,怎么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叙文,但主题不一,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对于这两种可能,对学生来说都算是福利,难度不大。若是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挑,我们比较建议学生写记叙文。初中生毕竟还是最熟悉记叙文体,相信95%以上的学生都会选记叙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四、在学校的科技月活动中,××班开展了 “科海泛舟:漫谈我们的触屏时代”的语文实践活动。下面是一同学收集的资料,阅读后,请完成相关题目:

近日,网络流传甚广的《低头族之歌》:“你沉默的刷屏,亿万个屏奴一样的人们,用你那囧囧的眼神,低头在那形形色色的伤痕……紧紧盯着小小的荧屏,不抬头看路边的风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似乎提醒着我们手机已经占据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进入沉默的“屏奴”时代。

1.根据文段和你的理解说说“屏奴”的意思。

2.歌词中“囧囧的眼神”为何不用“炯炯的眼神”?

3.网络时代的我们,喜欢给自己取个网名,以便与人交流,获取信息。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一江春水”“夜雨时”“隔水樵夫”“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

示例:网名:一江春水

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含义是:春水如蓝,丹心似火,我希望从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

网名:

由来和含义:

 

查看答案

(2018届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九年级上期末)诗词赏析

如梦令·春思

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               将军宜枉驾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受任于败军际           将军岂愿见

B. 大义于天下           义著于四海

C. 先帝以驱驰           时人莫之

D. 告先帝之灵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4.甲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①潜能无限,青春的脉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德行的力量感染心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可见,青年人要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②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意涵,是公民追求的基础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真善美的行为最能打动人,真善美的价值最能感化人。街头巷尾,青年志愿者义务整理凌乱的共享单车;公交车上,“90后”女护士跪地抢救心脏骤停的老人;危急时刻,年轻的女教师舍生忘死保护自己的学生……生活中,一些青春的身影被真情点赞,他们闪耀着真善美的亮光,传递着真善美的能量。  

③追寻真善美,基础在勤学。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面对逝而不可追的青春年华,青年人应分秒必争、孜孜不倦,追求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境界,巧用去粗取精、博而愈专的方法,克服浮躁之气、深入研习经典,才能为青春远航扬起前进的风帆。

④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遇到问题多加思考,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否则,就会陷入片面,再简单的问题也可能束手无策。青年可塑性极强,处于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切不可自我放任、虚掷光阴。青年人要时刻保持对新事物恶敏锐性,让思考成为联结学习、观察、实践的主线,以思想的力量激活创新的细胞。

⑤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奋斗的征途上,无论顺境、逆境,都是生活的风景,都可转化为人生的财富。关键是面对一时的得失成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修为去处世任事。微视频《青年榜样习近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农村插队的时光,让许多人感怀:他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看牲口,什么活都干,可再苦再忙,也没有放弃读书。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始终葆有进取的姿态,就一定能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人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能以行动筑牢精神的地基,让多彩的青春融入伟大的时代。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有删改)

1.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横线上。

2.阅读选文,请你说说作为青年人怎样才能做到用真善美雕琢自己呢。

3.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文中的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美国]洛克威尔

5.阅读选文后,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

 

查看答案

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奶奶的粽子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5.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