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有香气更是...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有香气更是______。______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_____。有花香慰我寂寞,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______了。

A. 司空见惯    但是    寻常    沉醉

B. 唾手可得    因为    寻常    沉迷

C. 司空见惯    因为    平凡    沉迷

D. 唾手可得    但是    平凡    沉醉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结合语境可知,语段想表达的意思是,经常见,不稀奇,可想而知的事,“司空见惯”最恰当。第一句与后面的句意有转折意思,所以用“但是”最恰当。由“甚至”一词可辨析语意的递进,所以“沉醉”更恰当。所以A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huái)   分(qí)      职(xún)     干(hé)

B. (huàn)   萏(hán)     狭(ài)      亮(liáo)

C. 蓄(chǔ)    高(miǎo)    热(chén)    帐(péng)

D. (jié)    甲(kuī)     倜(tǎng)    塌(tān)

 

查看答案

请以“细节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雅士绍先生

张晓惠

    ①青砖黛瓦,小巷曲幽。卖古钱币的、摆邮票摊的,还有土黄的玉石、似乎注满岁月沧桑的青瓷花瓶,与一群粗陋的小小的佛像、古铜色的香炉,依次坐在摊开的灰布上。茂密的梧桐、高大的香樟为这些真假宝贝们遮蔽风雨,就这样从夏日一直坐到春天。这些个古钱币、老邮票、弄不清真假的古董,倒也将这文化街的小巷子点缀得古意盎然。那些卖文房四宝的铺子、卖盐雕工艺品的门店,还有裱画裱字门市的主人们倒也挺乐意这些人在自家铺子前摆摊设点的。每日里上、下铺面的门板时,下一块看一眼小巷北:王先生来啦?上一块门板看一下小巷南,李老板准备收摊啦!有时,还有绍先生。

    ②摆摊设点的大都是一群七十来岁的老人,架着厚厚的一圈又一圈的老花镜,与自己有意出售的上了些岁数的真假古董们相得益彰又相互依存,绝对和谐。唯有绍先生年轻,四十来岁的年纪,清癯的面庞,中等个头。秋日,他第一次坐在文化街的西侧的小马扎上,铺开一块军绿色的帆布,将他随身背的大吉普帆布包打开,将一堆泛了黄的线装书,一册又一册地摆放在了金色的秋风里。秋风瑟瑟,卷起绍先生长长的额发,翻起那册册线装书的页边眉脚。

    ③长时间盘踞文化街的“老杆子”们相互打量:是哪儿钻出这么个小子?绍先生却不管周围的诧异眼神,摆放完毕,从包中掏出平板电脑,两只手就在键盘上龙飞凤舞了。也有的卖主生意清冷,就凑过去看这小子在电脑上捣鼓啥,绍先生笑笑说是写文章,却原来是在“博客”上写文章。是博客,不是“扑克”!王先生肯定地对着小巷对面的卖钱币的李先生说。绍先生一手好字也有好文笔,很快老人们就喜欢上这小子了。他和他们不一样,他不是每天都来,他每个月逢十逢五,且这逢十逢五的日子是双休日他才来。老杆子们很快知道,绍先生是公务员,且是热门局的公务员!

    ④绍先生写得一手好书法,懂的人说是“范体”,绍先生还真习的是范曾大师。摆摊之余,在那间卖文房四宝的铺子里,提腕、悬肘、落笔:“德不孤必有邻”。再是一张:“满招损谦受益”。酣畅淋漓潇洒俊逸,且有几分仙风道骨。端了紫砂茶壶在案边仔细端详的文房四宝铺子的老板,喜得两眼在镜片后面闪闪发光:高人啊!高人!和范曾大师的帖子一模一样!这两幅字留给小店作镇店之宝如何啊!绍先生想了想在自己的墨宝下方添上“习范曾大师”,老板摇着头直叹气。春节之前,卖古钱币的、倒邮票的几位喜孜孜地捧着红纸,由绍先生写上斗大的“福”字捧了回家。

⑤绍先生在博客上谦虚:没有家学,没有师承,没有起伏的人生;不藏书,不用功,不会思考问题……可十天半月,博客上读书笔记的更新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谈《老人与海》论《诗经》还有卢梭的《忏悔录》……经典中另辟深意,诠释中溢满新解,还真是学贯中西纵横捭阖。绍先生将自己的书法、淘来的古书,偶尔还真的卖出了好价钱,立即呼朋唤友去了东进路的那家酒店,谈起读书聊起书法一干人神采飞扬,绍先生喝酒豪放吃菜文静从来就是吃靠近自己的那盘,有人就笑:还说自己无家教无学养,只有大户人家下箸才会有这样的习惯。笑声中忽地绍先生放下了筷子侧耳:缕缕胡琴声隐隐约约,是《二泉映月》,在寒风中如泣如诉。他一脸凝重,弟兄们都停了下来。面有戚戚意,绍先生摆摆手说是出去一下,一同事也跟了出去。过了好一会儿,裹着一身寒气绍先生进得门来,与他一起出去的那位说是终于找到街头那位拉胡琴的老人,绍先生执意将其送到了对面的如家快捷酒店,为其开了房间并给了钱劝老人明天就回乡下的家:天太冷,身子骨经不起。等开春了,到文化街去拉胡琴。老人流泪:那我就去找你。绍先生给了老人自己的手机号码,说是行,你就找我。

(选自4月2日《扬子晚报•繁星》)

1.结合文中具体事例,概括绍先生的性格特征。

2.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3.品读文章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

(2)该段中,绍先生为何要在墨宝下方添上“习范曾大师”?

4.选文的题目是《雅士绍先生》,文章结尾处讲述“绍先生帮助拉胡琴的老人”的故事是否是多余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5.如果你访问绍先生的博客,想在留言栏向绍先生请教有关课外阅读的建议,你会怎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守口与守心

①在东晋人物中,我最早知道书圣王羲之。

②近读《世说新语》,我却惊异地发现,王羲之有时背后议人,说话刻薄。这不仅影响了他的清誉,甚至搭上了他的性命。

③书中记载,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关系很好,两人死后,王羲之却在公众场合对他们评价很低。他的下属孔岩说:“你以前和王、许交往,有情有义,但他们去世之后,你对他们的友情没有始终如一,这是我所不取的。”可见,即使在个性张扬、崇尚清谈的魏晋,随意贬损他人,也是有失修养的行为。

④文中还详细记载王羲之与王述的矛盾。王羲之轻狂、骨鲠(喻刚直),是文人雅士,王述率真、急躁,是清官能吏。少时二人齐名,王述晚年声誉日隆,王羲之心中不满,时时诋毁他,因此二人失和。后来王述做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只有“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⑤贬人之言,覆水难收。一代书圣,高标独立,竟在小节上跌了大跟头,不能不令人叹惜。群居不非议他人,实为处世之道。

⑥朋友相聚,难免兴高话长。交流的目的是相互切磋,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果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贬低他人,搬弄是非,甚至无中生有,飞短流长,此种行为乡妇尚知不可,何况读书人!心中有何物,眼中就会有何物,一个人所言之事正是他内心的映射。古语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群居之谈,是衡量一个人修养最直观的标尺。

⑦有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润。能在群居时守口,源于一颗有修养的心。

⑧怎样才能群居守口呢?有位禅师认为说话必过三面筛子,第一面:这话是真的吗?第二面:这话是善的吗?第三面:这话是必须说的吗?我想还有一面:你愿意让当事人听到吗?因为你非议别人的话很可能会传到对方耳朵里。常在心里带上这些筛子,就不会有无聊的话出口,从而伤人伤己。

⑨王羲之有瑕疵,但书圣还是书圣,因为瑕不掩瑜。假如平庸如我辈,不能立德立言立功,又无传世之作,再不守口修身,将有何面目对人?

⑩读《世说新语》,想前人得失,群居当守口,实是人生重要一课。

(选自《杂文月刊》2013年第3期)

1.认真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开篇讲述了有关王羲之的两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过程。

4.联系文章内容,谈谈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说话前需要有哪些考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①,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②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③而赍④盗粮者也。

(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注: ①充美:丰富充足。②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首,头。③藉寇兵:把兵器借给侵犯者。④赍(jī):给与,赠送。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行乱其所为________     (2) 于虑__________

(3)强则士勇_________      (4) 王者不众庶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胶鬲于鱼盐之中         大计亦死

B. 其筋骨                   无案牍之

C. 无法家拂士             兵强士勇

D. 所以动心忍性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4.(1)【甲】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的条件。

(2)【乙】文也阐述了国家治理的问题。李斯认为,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靠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