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可以提高你的文学品位,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
⑴ __________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⑵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⑷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⑸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写诗人进入楚地后看到江水浩瀚、景色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请以“难忘那一刻”为题作文。
要求:①选取自己经历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感受。②在叙事中适当穿插对周围景物的描写或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③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
冰心
山也是可爱的,但和海比,的确比不起,我有我的理由!
人常常说“海阔天空”。只有在海上的时候,才觉得天空阔远到了尽量处。在山上的时候,走到岩壁中间,有时只见一线天光。即或是到了山顶,而因为天边是山,天与地的界线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线的齐整。
海是蓝色的。山是黄色绿色的。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蓝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却未免浅显小气一些。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1) (凝神、凝视、凝望、凝聚)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到崖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四围是大海,与四周是乱山,两者相较,是如何滋味,看古诗便可知道。比如说海上山上看月出,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细细咀嚼,这两句形容乱山,形容得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原也是的,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等美丽的小鸟。然而野花到秋冬之间,便都萎谢,反予以人以凋落的凄凉。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红白紫黄这几个颜色。这一片花,却是四时不断的。说到飞鸟,蓝雀,红襟自然也可爱。而海上的沙鸥,白胸翠羽,轻盈的(2) (飘移、飘逝、飘零、飘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看见蓝雀,红襟,只使我联忆到“山禽自唤名”。而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视的能力,这句话天然是真的!你倚栏俯视,你不由自主的要想起这万倾碧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龙女,什么鲛纱。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黄泉以下,有什么金银铜铁。因为海水透明,天然的有引人们思想往深里去的趋向。
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
争论真有意思!我对于山和海的品评,小朋友们愈和我辩驳愈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样世界上才有个不同的变换。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脸,我必不愿见人。假如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嗜好,穿衣服的颜色式样都是一般的,则世界成了一个大学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样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无味!再一说,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静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2.作者从六个方面说明爱海的理由,请按文章内容填空。
四周的环境、野花与飞鸟、透视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喜欢海的蓝色?
4.第五段中作者两处引用古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作者爱海有充分的理由,世间万物,你喜爱什么,写出来并说说理由。(5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细读第①段,按要求填空:
(1)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
(2)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__________
2.选文①段的这句:__________与②段这句:__________相照应。(用原文填空)
3.讳言“母亲死了”而说“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调?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
①期日中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推断下列成语或俗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不期而遇______
②浅尝辄止______
③曲有误,周郎顾______
④择善而从______
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与“君”团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