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拉 面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

现代文阅读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上初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yonal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

⑨“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⑩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3月31日)

1.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答:

2.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

(1)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看记录片《拉面之神》。

3.第④段中,“我”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没哭”,面对一碗拉面却“痛哭了起来”,为什么?答:

4.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者在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1.①构成贯穿文章的线索;②提示了文章主要内容;③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 2.(2)为吃一碗拉面而不辞辛劳;(3)在家乡吃拉面时想起去世的好友;(4)在日本陪儿时好友吃拉面的经历。 3.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我”身处异乡,强忍悲痛,“没哭”体现“我”的坚强;回到家乡,“我”坐在朋友工作过的楼下面店里,面对拉面,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痛哭”体现“我”对朋友深深的怀念。 4.“我”是一个重友情(关爱朋友)、爱家乡(爱生活)、执著(认真)、坚强而又有点多愁善感(怀旧)的人。 5.借《拉面之神》中“胖爷爷”的话,表达“我”对朋友的怀念,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淡淡的愁思。 【解析】 1.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主要写了五件事,而这五件事都与“拉面”相关,可以看出,“拉面”就是贯穿全文的写作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全文的中心来看,“拉面”又是作者对故乡、对友人思念的寄托物。 2.本题考查文中主要情节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按题干中给的提示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开始,作者先写了我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接着写我在国外时,曾为吃一碗拉而而不辞辛劳的奔波;后来回到家乡在那家熟识的拉面馆里吃拉面想起去世的好友而痛苦;最后写到日本看儿时的朋友一起吃拉面的经历,观看记录片《拉面之神》。共五件往事,概括意思相近即可。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分析判断。这件事是在文章第④段描述的,文中交代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可以推想,那时的我没有哭,是因为身处异乡,因有事务在身,我将悲痛强忍了;回到家乡,我是坐在朋友工作过的楼下面店里,对着拉面哭的,可以知道,我是因为睹物思人,想起了往常还是和朋友一起在这里吃拉面,而现在却是“面”在人非,心里的悲痛再也无法忍受,于是哭了出来。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中我对写拉面往事的回忆,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念旧的人;从我吃拉面想起故去的友人而痛苦,看望朋友觉得拉面好吃,可以看出我对友情的重视,对朋友的关爱;文中还写在异国他乡去找拉面吃拉面,表现了我是一个爱家乡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

(3)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不善者而改之。”

(6)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C. 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D. “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 “欢喜”“喜欢”“赞誉”“称赞”“非常”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B. “杳无音信”“抑扬顿挫”“感人至深”“落英缤纷”“雨后春笋”这几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

C. “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以防有人不慎跌落下去。”一句中的“洞口周围”作宾语。

D. “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塔里木河似长城”。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比喻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B. 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地,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

C.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D. 夜晚那神秘的漆黑色开始蔓延,像撒开一幅轻柔的纱幕笼罩住整个大地。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布置    取缔    眼花瞭乱    油然而生

B. 秘诀    简练    充耳不闻    直接了当

C. 污垢    引申    自出心裁    不可名状

D. 就绪    提纲    不醒人事    来势汹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