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有删减)

注释:①午、未、申:中国传统计时的时间名称。 ②染:染成。 ③设色:涂色,用颜色描绘。④夕舂(chōng):夕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安可为俗士道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月景尤不可言。

3.【甲】文中苏轼自称“______”,【乙】文袁宏道称游湖的“杭人”为“俗士”。这样的称谓分别寄寓两位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念:考虑,想到共同,一起只是怎么 2.(1)院子里(的月光)好像积水一样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月光下的)影子。 (2)月亮的景色(美得)尤其不能用言语描述(难以用言语描述)。(“言”,译为“说”亦可) 3.“闲人”【甲】文自称“闲人”,既有漫步赏月的闲适与欣喜,也有被贬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 【乙】文称“俗士”,既表达对盲目春游、辜负美景的普通游人的不屑,也表达作者不愿与“俗士”为伍,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清高孤傲之情。 【解析】甲文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苏轼 年代:宋 乙文选自:《西湖游记》.. 作者:袁宏道 年代:明 甲文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文译文: 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念:考虑,想到。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狱:(诉讼)案件。察:明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二章》

(7)鸟语花香,在不同诗人的眼里是有不同的情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借莺燕写尽了春日勃勃生机;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借花鸟写出的动乱中令人伤感的衰败之象。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藤野先生》和《白杨礼赞》都是托物言志类散文,作者分别是鲁迅和朱自清。

B. 消息是常见的新闻体裁,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句子的主干是:“老人喝泉水。”

D.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则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②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

③适当的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则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好句子。

④语言连贯还应当注意句子的衔接过渡。

⑤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A. ①④②⑤③    B. ②⑤①④③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⑤④③①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

B.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水平。

C. 为尽快让篮球运动在校园里火起来,我市近期启动并制定了“校园篮球行动”计划。

D.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语文课上,悠扬的朗读声络绎不绝地从教室里传出来。

B. 莫言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C.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直指江南,千里长驱,锐不可当

D. 小王同学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