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深...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乃是现代戏成功的不二法门

B.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一时很难改变。

C. 一年一度的二沙岛草坪音乐会,将音乐无与伦比的美,带给了广州的广大市民。

D. 会读书的人善于寻章摘句,把别人的言语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不会读书的人只会做文字的搬运工。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D项使用不正确。寻章摘句: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力,贬义词,感情色彩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重蹈覆辙    怒不可遏    歇斯底里    温声细语

B. 精血诚聚    十拿九稳    媚上欺下    涕泗横流

C. 杯黄土    对答如流    红装素裹    克尽职守

D. 唯唯连声    强聒不舍    吹毛求疵    袖手旁观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挑衅(xìn)    瞥见(piě)    佝偻(gōu)    拮据(jū)

B. 静谧(mì)    旁骛(wù)    纤细(qiān)    菲薄(fěi)

C. 襁褓(qiǎng)    庇佑(pì)    惬意(qiè)    汲取(jí)

D. 睿智(ruì)    喑哑(yīn)    忐忑(tǎn)    抽噎(yī)

 

查看答案

题目:诺言

要求:(1).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丁立梅

—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印象里,我有—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着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的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时我接手他们班才—个星期,他就惹出—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选自《课外阅读》)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3.“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5.读完全文,你可以感受到师生之间怎样的情感呢?

 

查看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下面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不屈不挠,不断奋斗的中国人。)

B. 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欺骗宣传,这里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的反动宣传。)

C. 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指土地下面)

D.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无法琢磨,飘忽不定。)

2.第②段中,作者列举“中国的脊梁”有何作用?

3.“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句中“简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