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写作文。 在这个秋天,你静静地看完了一片叶子的故事,静静地聆听了一...

阅读下面材料,写作文。  

在这个秋天,你静静地看完了一片叶子的故事,静静地聆听了一片叶子飘落的声音。这篇叶子给予我们感动,引发我们思考,触发我们联想。你若漫步林间,你会捡起一片叶子吗?在今天我们也来写写“一片叶子”有关的那些事儿吧!

【提示一】你关注过什么叶子?你怎么发现它的?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它又给你带来了什么难忘的瞬间?

【提示二】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是否想和谁一起分享你的触动和思考呢?你可以给她(他)写一份信。

【提示三】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例文 一片叶子的故事 今天下午,我在妈妈的办公室前捡到了一片叶子。它的形状有点怪,好像是由两片叶子组成的,已经枯黄了,不过叶脉很清楚。我细细地端详着这片叶子,忽然,在它那粗粗的叶脉中,我读到了关于一片叶子的故事。 春天,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轻轻地一吹,在树枝里睡懒觉的小叶子悄悄地苏醒了。它优雅地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眨眨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世界。它惊奇地发现五颜六色的花朵在草地上竞相开放着,嫩绿的小草也纷纷从厚厚的土里探出头来,蝴蝶儿高兴地不断地飞舞着,小鸟在枝头上快乐地欢歌……春风继续轻轻地吹着,春雨也时而欢乐地滴答滴答地落在地上玩儿,小叶子不断地吸收着充足的养分,快乐地成长着。啊,春天是多么美丽啊! 春姑娘还未来得及离开,着急的夏哥哥就赶来了。这时,原本叶子稀疏的树木已经变得枝叶茂盛了,小叶子也在灿烂的阳光中长成了一片健壮的叶子了,墨绿墨绿的,漂亮极了。它每天努力地舒展着,快乐地听着知了在树上热闹地歌唱,小鸟在枝头上快活地聊天,看着旁边美丽的荷花在池塘里亭亭玉立起来,孩子们在树下高兴地玩耍着……夏天是一幅多么欢乐的图画啊! 夏天慢慢地过去,秋姐姐带着成熟的气息不知不觉地来了。小叶子慢慢开始变得枯黄了,身子也轻了起来。忽然有一天,在秋风婆婆的吹拂下,小叶子从大树妈妈的怀抱里飘落下来。它在空中轻轻地飘着,看见树上已经结满了又香又甜的果实,天空中很多不同的叶子都换上黄衣服像蝴蝶一样飞舞起来,池塘里漂亮的荷花已经收起了美丽的花朵和翠绿的叶子,专心孕育着莲宝宝,小朋友们穿上薄薄的长袖衣快乐在草地上放风筝、玩游戏,小动物们也开始积极地寻找着食物收藏起来准备过冬了……秋天真是收获的季节啊!小叶子在微笑中落到了地上。 冬天,冬天又该是怎么样呢?我看了看窗外的树木,静静地思考着。啊,我知道了!寒冬袭人,冬伯伯在刺骨的北风中急急地赶来了。小叶子躺在地上,慢慢地沉睡着。渐渐地,它开始腐烂了,一点一点慢慢地溶进了泥土里,但是,它一点儿也不感到痛苦,反而是更加地快乐。因为它将化作肥料,给大树妈妈添加一份营养,以便来年春天长出更多更美丽的叶子……啊,冬天也是一个快乐的季节呢! 这就是一片叶子的故事了。看着我手里的这片叶子,我不禁想:树叶的一生虽然是那么短暂,但是,它也曾经历过生命的美丽,也曾拥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更有一份奉献的精神。想到这里,我不禁对它产生了一份敬意。我赶紧拿起叶子,把它轻轻地放回大树底下,让它能好好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个历程——化作春泥!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可以写与“一片叶子”有关的那些事。可以从叶子的外形上去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可以生发联想,叶子就仿佛人的一生,有童年、青年、壮年、暮年和最后的凋落,每一个时段,叶子的想法都不一样,但也肯定有相通之处。在相通处有个性差异;在个性差异里,也有人的共性情怀。还可以写“从来就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哲理性话题,也就是叶子的世界永远都是“这一个”,叶子是一个个性琳琅满目的世界等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书面表达

下面是杭州“申奇公司的废旧衣物回收循环再用"项目流程示意图·请根据此图向广大市民介绍废旧衣物回收的整个程,并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加这一环保公益活动.(100—120字)

 

查看答案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①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辄自往驱之。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②。”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狐亦不击之。或对语问其故,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 ①知州:官职名称    ②取困:自取尴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有书室狐所据        (2)公爱民

(3)公牟                (4)董狼狈归    

(5)其家穿井            (6)其一坐于前

2.用“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 公 爱 民 乃 图 好 名 不 取 钱 乃 畏 后 患 耳 故 我 亦 不 避 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4.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士玉“令仆妇居此室"的原因。

 

查看答案

叶子时期的梅

晨义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⑩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

⑾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选自《名作欣赏》2007年第l2期)

1.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________梅到_______梅。(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动词)

2.参照下面示例,品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示例:第①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夺目,抒发了作者赞叹之情。

品析:

3.文章结尾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管是“显露”还是“隐藏”,梅都不因人们的喜好而活着。

B. 梅有它自在的生命本性,叶子和花都是梅的生命的自然形态。

C. 长叶是为了开花,“隐藏”是为了“显露”,花是梅最重要的生命价值。

D. 当开花时开花,当长叶时长叶,梅的生命过程都循着自己的轨迹运行。

4.叶子时期的“梅”具有独特的美感。下面表述不符合作者感受的一项是(     )。

A. 具有朴素美    B. 具有刚健美    C. 具有清纯美    D. 具有含蓄美

 

查看答案

一片叶子落下来

(美)利奥·巴斯卡利亚

1叶子弗雷迪长大了。春天的时候,他还是个初生的嫩芽,从一棵大树树顶的大枝上冒出头来。弗雷迪的身旁有成百上千的叶子,都跟他一模一样。不过,他很快就发现没有两片叶子是真的一样的,尽管大家都长在同一棵树上。

2弗雷迪最好的朋友是丹尼尔。他还觉得丹尼尔是最聪明的。丹尼尔告诉大家说,他们都是大树的一部分,大树有强壮的根深深埋在地底下。枝头上唱歌的小鸟、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阳,还有季节的变化,不管什么东西,丹尼尔都有一套道理解释。

 3弗雷迪觉得当叶子真好。他喜欢他的树枝、他的叶子朋友、他高高挂在天上的家、把他推来推去的风、晒得他暖洋洋的太阳,还有在他身上洒下温柔洁白身影的月亮。

 4夏天特别好,弗雷迪觉得。公园里来了许多人。他们都来到弗雷迪的树下,坐在那里乘凉。老人们总是静静坐在清凉的草地上,几乎动也不动。他们喃喃低语,追忆过去的时光。小孩子也很好玩,虽然他们有时会在树皮上挖洞,或是刻下自己的名字。不过,看到小孩子跑得那么快,那么爱笑,还是很过瘾。

  5但是弗雷迪的夏天很快就过完了。就在十月的一个夜里,所有的叶子都冷得发抖。一层薄薄的白色东西披在他们身上,太阳出来就马上融化,变成晶莹的露水。

  6又是丹尼尔告诉他们:他们刚经历生平第一次降霜。秋天到了。

 7转瞬之间,整棵树,甚至整个公园,全染上了浓艳的色彩,几乎找不到绿色的叶子。阿弗烈变成深黄色,班成了鲜艳的橙色,克莱儿是火红色,丹尼尔是深紫,弗雷迪自己则是半红半蓝,还夹杂着金黄。多么美丽啊!弗雷迪和他的朋友把整棵树变成如彩虹一般。

 8“我们都在同一棵树上,为什么颜色却各不相同呢?” 弗雷迪问道。“我们一个一个都不一样啊!我们的经历不一样,面对太阳的方向不一样,投下的影子不一样,颜色当然也会不一样。” 丹尼尔说,这个美妙的季节叫做秋天。

  9有一天,风儿生气了似的扯着叶梗推推拉拉,很有些叶子从树枝上被扯掉了,卷到空中,刮来刮去,最后轻轻掉落在地面上。

  10 “怎么回事?”所有的叶子都害怕了起来, “秋天就是这样。” 丹尼尔告诉他们,“时候到了,叶子该搬家了。有些人把这叫做死,任何东西都会死。我们体验太阳和月亮、经历风和雨。我们学会跳舞、学会欢笑。然后我们就要死了,谁也不知道会在哪一天。”

 11弗雷迪发现其他叶子不断在掉落。很快地,整棵树几乎都空了。“我好怕死。” 弗雷迪向丹尼尔说。

  12“春天变夏天的时候,你并不害怕。夏天变秋天的时候,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为什么要怕死亡的季节呢?”

  13“我们的树也会死么?” 弗雷迪问。

  14“总有一天树也会死的。不过还有比树更强的,那就是生命。生命永远都在,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15“我们死了会到哪儿去呢?”“我们会回来吗?”

  16“没有人知道,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生命会回来”

  17“如果我们反正是要掉落、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 弗雷迪继续问。

  18 “是为了太阳和月亮,是为了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为了树荫,         __________  

19那天下午,在黄昏的金色阳光中,丹尼尔放手了。掉落的时候,他似乎还安详地微笑着。“暂时再见了,弗雷迪。”他说。然后就剩弗雷迪一个了,他是那根树枝仅存的一片叶子。

  20第二天,下雪了。弗雷迪发现自己的颜色褪了,变得干枯易碎。一直都好冷,雪压在身上感觉好沉重。一阵风把他带离了他的树枝。一点也不痛,他感觉到自己静静地温和地柔软地飘下。往下掉的时候,他第一次看到了整棵树,多么强壮、多么牢靠的树啊!他很确定这棵树还会活很久,他也知道自己曾经是它生命的一部分,感到很骄傲。

  21 弗雷迪落在雪堆上。雪堆很柔软,甚至还很温暖。在这个新位置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他闭上眼睛,睡着了。

1.阅读文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子费雷迪的一生”。

叶子费雷迪的一生

    春

给人们遮荫乘凉

    冬

 

 

2.同学们在阅读第7段划线句时出现了分歧。

    同学甲:这一句句式单调,又没有详略,读起来还很啰嗦,完全可以删去。

    同学乙:作者不厌其烦,一一罗列费雷迪和他各个伙伴的名字、色彩,不但有目的,而且还写得很巧妙哦!

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上下文,请你给丹尼尔设计对白,回答费雷迪的疑惑。    

如果我们反正是要掉落、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弗雷迪继续问

     “是为了太阳和月亮,是为了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为了树荫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还不够吗?

4.文章结尾说费雷迪“落在雪堆上。雪堆很柔软,甚至还很温暖”。雪堆应该是冰冷的,可为什么费雷迪感觉却是很温暖?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补写出费雷迪那一刻的心理活动。(不少于100

 

查看答案

《西游记》中,沙悟净是唐僧三个弟子里最默默无闻的一位,虽着墨不多却也不可或缺。请在以下三件事中任选两件,简要分析沙悟净的性格特点。

   ①大战流沙河(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义奉法收悟净)

   ②红孩儿事件(第四十回  嬰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③真假美猴王(第五十六回一一第五十八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