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如来佛为他取名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_______                                            

B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这个人是沙悟净。_______

C 唐僧分别在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_______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那妇人道:“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生。故夫比我年大三岁,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不曾许配人家。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因是先夫无子,即把他们当儿子看养,小时也曾教他读些儒书,也都晓得些吟诗作对。虽然居住山庄,也不是那十分粗俗之类,料想也配得过列位长老。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

A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情节?B“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最终愿意被招为女婿的“一个”是谁呢?

答: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1.A×B√C√ 2.A四圣试禅心B猪八戒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A项有误,应该是唐僧为孙悟空取名为“行者”。 2.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包括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从“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这句话可以轻松判断出该情节为“四圣试禅心”,最后猪八戒愿意被招为女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了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的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沿着跑道跑了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我又开始喘了,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很明显,因为我又胖了,我才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明显很有节奏。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把自己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了几步向前冲刺了50米,很轻松的把姑娘落在了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还是支撑不起日渐增长的体重,慢慢的,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了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了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的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的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从你跑步的姿势和神态上展露给别人。约摸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的不再那么痛苦,体力貌似又恢复了一些,决定继续跑。

⑧我不由得在体育场上寻找着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我一定要赶上她。在前方扫了一眼后我没再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了过去,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她又一次超过了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⑨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追赶不上红衣姑娘的原因。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追不上。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⑪当一个人开始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心情

①            

充满信心

首次被超越

②             

再次被超越

③             

最后被超越

放弃追赶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的我追赶不上红衣姑娘是因为我胖,跑不过人家。

B. 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有上进心,不轻言失败,敢于自我反省,善于思考的人。

C. 文章第⑦段告诉我们跑步也能暴露出人的体力、耐力、速度和性格。

D. 文章多次强调红衣姑娘的匀速奔跑的节奏能有力的突出主题。

3.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过。

②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4.文章第六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分析。

5.说说标题“匀速奔跑”的寓意。

 

查看答案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  _________________(2) 一狼其中 ________________

(3)信不_________________(4)此人何取而自患耶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其一/犬坐于前

C. 其/一犬坐于前    D. 其一犬坐/于前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乙文的作者还揭露狼的什么特征?

 

查看答案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或妻子)相见的苦涩与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好友(或妻子)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荒地的昔日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甲】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liú tǎng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乙】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尔泽·布菲的老人。

(1) 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liú tǎng_________  干 _________

(2)“废弃”、“废墟”是文中甲乙两处划线处的的词语,请你选择填入。

【甲】: 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荒地的昔日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这句话有语病,请把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的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有代表作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B.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陆游也是唐代诗人。

C.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句中的“高尚、纯粹”都是褒义词。

D.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