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形容词是用来描摹人物或事物的,如“凌乱”“苍白”...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形容词是用来描摹人物或事物的,如“凌乱”“苍白”“悠闲”等词语都是形容词。

B. 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如“伟大”“挖掘”“慈爱”等词语都是褒义词;“愚蠢”“丑陋”等词语都是贬义词。

C. 意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可以称为同义词,如“请求”和“恳求”,“时代”和“时期”等词语。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令尊”中的“令”属敬辞类,而“鄙人”中的“鄙”属谦辞类。

 

B 【解析】试题分析:“挖掘”是中性词。中性词,是一种通用词,褒贬之间通用,主要是根据一句话和一件事情的程度和结果来判断是褒义还是贬义。中性词是针对词语的感情色彩而言的,不仅仅是形容词,动词、名词都可以,它专指褒义、贬义词语之外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词,即中性感情色彩的词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B.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C. 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要对青少年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优秀经典?

B. 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C. 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

D. 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zào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啬了。它既不倾盆瓢,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查看答案

作文

(1)根据要求修改文章片段

①第一次听《二泉映月》时,我对这曲子嗤之以鼻:既无《蓝色多瑙河》的优美圆润,也无《小夜曲》的深沉典雅,然后不如流行歌曲的旋律明快。很快,我就把它忘到脑后了。

②知晓了作者阿炳的生平,再静心听,我有了新的感受。二胡声起,弓弦似锉刀,深深浅浅,锉痛内心。引子的音调低沉,仿佛一声痛苦的轻叹。之后,第一曲段旋律如微波回旋,恰似作者沉思往事。第二曲段进入高音区,作者情绪变得昂扬,好像听到他回忆往事的无限感慨。第三曲段,旋律在高音区流动,柔中带刚。在叙述一生坎坷的经历。第四曲段调子更高昂,作者情绪更激愤,但没有绝望,仿佛能听到作者对命运的呐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自此,我常听这曲子。打动我的,不仅是幽婉动人的旋律,更是旋律中表达出的对命运的顽抗和对光明的希望

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关联词“____”应该改为“_____”。修改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使之与上文更连贯:____;第③段画线句中的词语“_____”使用不准确。

(2)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门口。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他走进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贫如洗,感动得热泪盈眶。以后,他摆脱了困境,常念此事,常助他人。

 

查看答案

(四)阅读散文,完成小题。

五台山的白杨

陈奕纯

人世间最美丽的是什么?

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然而凡是大美,总是无形地隐藏在事物的深处,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

在豫中平原,在黄河古道,你常会一眼看到广袤的成片成林的白杨树,旗帜一样飘扬在大地上,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娆,成为一道道景观。

但是,最美的白杨树,在五台山上。

五台山的殊像寺山门外的一大片开阔地上,便长着一簇高高的白杨。这十六棵白杨树的根部紧紧地长在一起,到半空后逐渐散开,越向上越疏放。远远望去,就像盛开的莲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显得格外圣洁美丽。

春天或夏天到五台山,你看到白杨树的每一根枝杈都沐浴着阳光,每一片叶子都碧翠油润,每一棵树都毫不懈怠地送给人们清荫。深秋,白杨树经历秋风的萧瑟,汽车从白杨林里穿过,那纯净的金色紧紧地吸引着你。山道弯弯,十米一景,一弯一色,道道山谷,白杨树像列队的士兵,在你的眼前昂首相送。脚下的金子哗哗地随风飘舞,或者厚厚地铺在地上。空中飞舞如蝴蝶般的叶子,像一路歌声护着你的车送你下山。

我把发现美的眼仰视睛空,心中万里无云。我把美的视角投向深层,打捞起自身的灵性,我有新的发现。人类的铺张,是放纵欲望;大自然的铺张却是施与众生。如果我的眼睛承接了大自然的铺张,心中的欲望就会淡化、消融,看世界的眼光视角就会不一样。

我仰望着白杨树,看它铺展在空中的华美,我的心如清风中的睡莲,一瓣一瓣绽放,芬芳的心香在弥漫,随之一股豪迈的气息,在胸间激荡升腾!忽然之间,我心生一种激情,我多么想铺展开一块硕大的画布,把五台山这样的高天静地淋漓地挥洒出来!

我走出了草木葱茏、河水轻盈的山谷,奔向高高的大台。山巅之上,草木稀疏,这里全然没有了山下游人如织的景象,这里是清冷的。一条白亮的路,如手势,如隐语,如画,如诗,指向山巅之上的大台。一个人,两个人,或三四个人,走在路上,这里没有喧哗,没有言语,人们都在默默地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人在无声的时候,是在走向回归,是从喧嚣的热闹中,反观自身。

一个人,一袭明黄的长袍。他三步一卧,犹如婴孩扑向母亲的胸膛,肢体匍匐在大地,目无外物,那肃穆,那谦卑,只向天地。行走的人,被他慑住,痴痴地望着,似乎他的身上有一股威严,有一股不可窥测的神圣。人们只是静默地看他,大声喘息似乎都怕惊扰了什么,举手投足都怕亵渎了什么。

这行走在路上的人,摒却尘嚣,让自己的心沉淀,寻找到自己。这样的时刻,身外的事物是美的,自身是美的。这个时候,你才更清楚:看到了自己,才能够看到一切的美。

五台山,这里的宁静,这里的氛围,让人慢下来,静下来。让人的心打开,打开才能够让人张眼看天地大美,才能够看透世道人心的良善。

因而,我才重新看到那十六棵白杨,我才能够看到一坡一弯的白杨。白杨,它的根脉深深地抓向大地,它才有飞扬于云霄间磅礴的大美。

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尼采说:“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是啊,人,有那匍匐大地的谦卑,才能够倾听天地人心的丰厚与沧桑。

我每来一回五台山,心就有一次醒悟和提升。

所以,我一次次地登临五台山,一次次地仰望这里的白杨。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7年6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完成关于五台山白杨树形象的填空。

树根:密密生长,紧紧相连

树冠:(1)___________

枝叶:(2)___________

(3)___:金色纯净,随风飘舞

2.第二段写豫中平原、黄河古道的白杨有何作用?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A. 突出白杨树“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娆”的特点。

B. 衬托五台山白杨具有“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的大美。

C. 为了说明这两处白杨也有“隐藏在事物深处的大美”。

D. 为作者的“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这句话提供依据。

3.第七段中画线句中两个“铺张”的含义有何不同?

4.结合文章,理解“我每来一回五台山,心就有一次醒悟和提升”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