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概括文章所写的另外两个事例。

烧烤摊前卑微的老妇人兜售五香花生,不被人重视;

2.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3.品析下面的句子。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从加点词语含义的角度品味)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4.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1.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贫穷的母亲捡拾马路中间的瓶子遭司机责骂。 2.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3.(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温馨和感动,富有感染力。 4.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然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作者写作此文就是要表达对她们的崇敬和赞美。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唐雎不辱使命》)

【乙】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安陵君其寡人___________                

②请广于君___________

③秦王以十五城请寡人之璧___________

④均之二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臣愿奉璧往使

B.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臣而将四矣。

C. 然,受地于先王/千里不敢易也

D.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固怪之矣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划3处) 秦                       秦。

4.用现代汉浯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5.“士”作为战国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有着典型的风范与品格。请结合唐雎和蔺相如的故事,用两个四字短语归纳这两位“士”的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初三一班同学组织了“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请你阅读他们所选的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到写宋书时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被人称为“二脚书橱”。

【材料三】

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读书”,也主张“出户”。他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1)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读书可以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前人读书做学问是有一定的讲究和理念的。针对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谈谈对读书的理解和看法。

(2)在互联网时代,“网上阅读”已经成为时尚。班级组织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如果你恰好是正方,你将怎样说你的理由?(请写出两点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网上阅读”弊大于利。

理由: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网上阅读,还可能染上网瘾。

(3)活动结束后,某同学写了一副对联被打乱了,请你重新排好顺序后写在下面。

学习    读书     正气魂     铺就     铸就    人生路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_________。(《关雎》)

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李清的《武陵春》中表现景物依旧、人事已变,引发人内心伤感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

⑤晨起动征铎,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___。”表达了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理想。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载帝王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B.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D. 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其表达方式只有叙述、描写。如《我的叔叔于勒》主要给我们叙述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等几件事。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的一项是(  

①“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

②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③其实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非常发达,明朝时有郑和下西洋。

④“一带一路”是习主席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

⑤“一路”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A. ④①⑤③②    B. ④⑤①②③    C. ②④⑤①③    D. ①⑤④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