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洞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A】“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时15分的哥本哈根,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

2.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个字以内)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4.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怎样的品质?

 

1.起因:拉斯马森接到老夫人的求救电话。经过:消防队员全力寻找老夫人住址(消防队员全力救助老夫人。) 2.示例:最动听的声音(爱心救助、爱心大营救、救命电话) 3.本句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渲染)了当时紧张(焦急)的气氛。引出下文通过警笛声判断老夫人住址的经过。 4.“有责任感”或“有爱心”;“聪明”或“机智”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故事的起因是拉斯马森接到老夫人的求救电话;经过是消防队员全力寻找老夫人住址;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 2.本题考查学生给记叙文拟写题目的能力。记叙文的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特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这里可以从文章内容的概括来拟题为“最动听的声音”,或“爱心救助”“爱心大营救”“救命电话”等均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紧张的气氛,引出下文通过警笛声判断老夫人住址的经过。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⑥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 。                  (诸葛亮《诫子书》)

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注】①披哆:展开,散开。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日 高 渐 狭 长 正 午 则 如 一 线 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

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悟前狼假(睡觉)    B. 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攻击)    D.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复投                 久

B. 一犬坐于前           场主积薪

C. 两狼之并驱如故       结友

D. 蒙辞军中多务         刀劈狼首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B. 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C.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D. “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草房子》曾获过冰心文学奖,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

生活,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B. “ 桑桑很无奈,只好在寒风里陪伴着他。到了中午,竹篮子里,已有大半下柳树须子。那须子在这冰天雪地,一切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实在是好看。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仿佛都是活的……”选文中的 “他” 是细马, 他和桑桑找柳树须子的目的是给邱二爷治病。

C. 《草房子》中的杜小康家庭条件优越,在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后,他能勇于面对现实,先随父亲去苇塘放鸭,又在学校门前摆摊卖东西,这一切都让他快速地成长起来。

D. 温柔、弱不禁风的纸月以自身的经历给了桑桑无穷的力量使他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C. 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

D. 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