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四)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留下,只...

(四)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葬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20年种的树,公社化毁了;中间20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20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的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搭了个土棚子,喂养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的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带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起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50多岁的寡妇了……但老人依然住在土棚子里,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坟上长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非常爱树?请简要概括。

2.说说画线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并根据你的想象补充一句省略的内容。

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你是怎样理解文末这句话的?

 

1.参考示例:①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毁树;②只要树受到一点惊动,就快速赶去保护树;③死后不要棺材。 2.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例如可以补上“和那被风吹得沙沙响的树叶”。 3.例1:“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与“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形成对比。 例2:“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例3:“十年过去了,村里的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与“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带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形成对比。作用:通过对比突出表现老人种树,爱树,志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 4.参考示例:老人死后也不要棺材,因为他爱树,舍不得毁坏木材;在老人坟上长了一棵矮小但很粗壮的树,人们说那就是老人自己,那是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体现和延续。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找到关键句压缩整理即可。如3段原句“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葬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如5段原句为“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黄狗,把树保护起来”。对这些语句压缩整理后就是答案。 2.试题分析:考查省略号的作用。“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句子中的省略号明显是表示语意未尽,所补的语句必须与前面的内容相谐,句式结构相同。 3.试题分析:考查对对比内容的提取及分析对比的作用。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本文的对比主要是为了表现种树老人的形象特征。如“十年过去了,村里的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与“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带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形成鲜明的对比。作用:突出表现老人种树,爱树,志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这样对比,突出被表现事物的形象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4.试题分析:考查对结尾一句话深刻含意的理解。要通过阅读全文来品味“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这句话的内涵。要答出此句话的象征意义。老人因为他爱树,死后也不要棺材,在老人坟上长了一棵矮小但很粗壮的树,那就是老人自己。一方面象征着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体现和延续;另一方面也形象地表现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对选文要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感动。

B.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C. 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D. 白求恩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既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C. 选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述简明扼要,议论精辟凝练。

D.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3.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 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 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D. 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4.品味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查看答案

(二)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文侯与虞人猎    ⑵身自

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简要说说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

①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不习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节选自《论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吾日三吾身     ⑵与朋友交而不     ⑶不习乎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不独立思考就没有新体验和新感悟,就难以获得新知识。

B. 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C. “知之”“好之”“乐之”是学习的三个不同境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以学习为乐趣的求学态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D. “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普通人生性强硬,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人。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美是回响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美是飘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感悟,美无处不在。

 

查看答案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次受检的十余种教辅资料合格率不足10%左右。(“不足”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

B. 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在“安全行驶”前加上“能否”)

C.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观看了迎新年朗诵比赛。( “其他”与“学校”调换位置)

D. 同学们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特殊香味的笔记本和学习用品。(把“学习用品”改成“文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