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第Ⅰ卷中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

(二)阅读第Ⅰ卷中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2.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屈瑕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1.(1)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上报)。(2)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 2.①曹刿深谋远虑,细心从容,能及时把握战机;②屈瑕自大专横,轻视敌人,指挥无方。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牺牲”“加”“信”“然”“岂”“尽”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2.试题分析:比较阅读。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战前和战时的描写,分析二人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甲文中的曹刿思虑周全,细致果断,有勇有谋,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善于详察敌情,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具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军事见解和高超的指挥才能。而屈瑕则自大专横,轻视敌人,指挥无方,最终失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①必败。举趾②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莫敖狃于蒲骚之役③,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④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⑤,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莫敖:即屈瑕。②举趾:抬脚。③狃(niǔ):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蒲骚:地名。④徇(xùn):对众宣示。⑤鄢(yān):水名,汉水支流。

1.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C. 遂见楚子,曰:“必济师”  济:救济    D. 罗与卢戎两军之        军:进攻,夹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乡人曰                       还,谓其御曰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乱次以济,遂无次

C. 战于长勺                       莫敖使徇于师曰

D. 公将鼓之                       斗伯比送之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 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

B. 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战机。

C. 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必济师”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进行镇抚,并使他加强防备。

D. 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当,不听大臣的意见。楚军败后,他虽能承担责任,但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体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文字,却是不然。

②且如一个天字,本是苍苍的天,引申为最尊的称呼,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③所以有《说文》《尔雅》《释名》等书,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④若在他国,引申之义,必有语尾变化,不得同是一字,含有数义。

⑤三义不同,总只一个天字。

⑥中 国文字,与地球各国绝异,每一个字,有他的本义,又有引申之义。

A. ①②⑤⑥④③    B. ⑥④①②⑤③    C. ①②⑤③④⑥    D. ⑥②⑤④①③

 

查看答案

日常交往要注重礼貌用语,选用恰当措辞。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赵老师找小华到办公室谈话,小华说:“找我有什么事?有话快说,我还得写作业呢!”

B. 明明晨练时遇到一位舞剑的白发老人,问道 :“爷爷,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C. 张强遇到困难求助领导时,他说:“请您务必帮忙,一定要帮我渡过难关。”

D. 芳芳送给婷婷一件生日礼物,婷婷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查看答案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对名著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     )

A. 《三国演义》中刘备派诸葛亮过江东连吴抗曹,诸葛亮吟诵《铜雀台赋》智激周瑜,打消了周瑜投降曹操的念头,并舌战群儒完成了连吴抗曹的任务。

B. 《五猖会》描述了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同时也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名人传》中的三位主人公为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但也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例如米开朗琪罗就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被开除了教籍。

D. 简·爱富有激情和反抗精神,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大胆冲破世俗的观念与自己的东家罗切斯特结婚。婚后由于罗切斯特疯妻子的出现,她毅然离开了心爱的人远走他乡。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本书编撰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B.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篇小说《边城》等。

C.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举人可直接参加殿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D. 古代表示任用提拔的说法有举、拜、 陟,如“陟罚臧否”中的“陟”就是提拔的意思;表示降职的有迁、黜、贬、谪,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的意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