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株赶考的麦子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

 

一株赶考的麦子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游兵散勇,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不组织统一上课,让我们根据各自情况自行调整,准备迎考。我心念一转,决定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没有我高了! 

③对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

④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怎么也做不到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⑤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我不时直起腰,汗水沿着脊梁沟,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带着饱满的信心与斗志,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的啦啦队。 

⑥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给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 

⑦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驱赶殆尽。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属于你,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⑧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的心中满溢着父亲在麦田割麦时的干劲。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簸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1.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表格。

情节发展

准备割麦时

割麦过程中

看到父亲又埋

首割麦时

参加高考时

“我”的情感

(1)

(2)

(3)

(4)

 

 

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父亲从不责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的含义和作用。

 

1.⑴“我”心生忐忑 ⑵“我”感到力不从心,孤立无援 ⑶“我”心生感动(感激) ⑷“我”心中充满干劲 2.示例一:例如在手割麦子时候,我显得“力不从心”,而父亲却“活力十足”、“所向披靡”,两者形成了对比。生动地写出父亲在收割麦子时充满的信心与斗志,刻画出一个吃苦耐劳、充满干劲的父亲形象。 示例二:例如高考时,“我”是一个人赶赴考场,而看到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的情景,两者形成对比。写出“我”在父亲的感召下,并不感到孤独,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干劲。突出了父亲对我深远的影响。 3.“从不”,强调从来不会,写出“我”跟在父亲身后无所事事,父亲却一直宽容,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包容(疼爱)。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写出父亲得知我后天高考后意外、发愣的神情,表现了父亲内心感到的歉意、愧疚。 4.含义:表层含义: 运用比喻,用“麦子”比喻成带着父亲期盼赶考的“我”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作用:①用“麦子”贯穿全文,是全文叙事的线索;②揭示文章的中心,表现辛勤劳作、敢于付出的父亲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③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④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此题准备割麦时我心生忐忑,因为“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2.试题分析:考查对比的内容和对比作用。通读全文,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如3、4、5段,写在割麦子时候,我显得“力不从心”,而父亲却“活力十足”,两者形成了对比。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一个方面,当然不是为了突出“我”,是为了突出父亲的形象。 3.试题分析:品味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要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1)“从不”,在这里强调的是从来不会。答作用时要答出“我”的状态和父亲对“我”的的宽容与疼爱。一定要答出人物的情感。(2)“怔住”为神态描写。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 4.试题分析:分析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的含义和作用。答此题一定要读懂全文,切忌断章取义。从手法上说:比喻。从内容上讲:表现辛勤劳作、敢于付出的父亲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这样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从结构上谈:是全文叙事的线索。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生需要“顶住”

李秦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辉”,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8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中国女排获得金牌的事例,提出“人生需要‘顶住’”的观点,然后层层深入展开论述,结尾重申“顶住”的重要性。

B. 第⑤段,举出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事例,从而论证了勇于创新、不断创造的观点,事实胜于雄辩,具体有力。

C. 中国女排的胜利,并不是“不费功夫”的偶然,而是靠着不服输、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

D.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论证、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来阐述道理,既使论证生动形象,又丰富了文章内容,极富有说服力。

2.下列与“顶住”精神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南宋宰相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不愿丧失气节,仍旧吟诵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

B. “百败而其志不折”,“失败是块磨刀石”,失败了并不可怕,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定能走上成功的大道。

C. 开国领袖毛泽东年轻时候就树立了拯救我们穷苦的国家,让劳动人民过上安乐的日子这样高尚的目标,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而取得成就。

D.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人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成就事业,道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3.第③段“压舱石”和“发动机”的含义是什么?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顶住”精神的理解。

 

查看答案

周文襄公忱巡抚江南,有一册历,自记行事,纤悉不,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人初不解。一日某县民告粮船江行失风,公诘其失船为某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所对参错。公案籍以质,其人惊服。始知公之日记非漫书也。蒋颖叔为江淮发运,于所居公署前立占风旗,使日候之置籍焉。令诸漕纲吏程亦各风之便逆。每运至取而合之责其稽缓者纲吏畏服,文襄亦有所本。

(选自冯梦龙《智囊••察智部•周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自记行事/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 纤悉不/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C. 于所居公署前立占风旗/与人佣耕

D. 令诸漕纲吏程亦各风之便逆/属予作文以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服。

3.结合选文,分析周忱明断沉船案的依据,并说说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之者谁________ 

⑵野发而幽香________

⑶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欧阳修被贬官滁州知州为背景,描述了滁州城环境优美百姓和乐的情景,表现了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B.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现出滁州百姓跟随太守出游感到快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说明他们不知道其实是太守偷偷地取笑他们。

C. 文章开头写“醉翁之意不在酒”,结尾点明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其中连用21个“也”字,具有表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读起来别有韵味。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身在佛山,感知佛山,回眸佛山,你一定会被家乡的民俗民风、特色美食所陶醉,佛山的醒狮腾挪跳跃让人精神振奋佛山的双皮奶香甜嫩滑让人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语英雄》节目,让我们感悟到人们还需要重拾汉字,让世界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汉字的辉煌。(删去“通过”)

B. 各地媒体从多省考试院获悉得知,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删去“得知”)

C.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程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继续在轨运行,开发有关科学实验,并于20174月接受天舟一号飞船访问。(把“开发”调到“运行”前面)

D. 加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不前往人烟稀少、治安较差的地区,在人群密集场所,注意防范身边可疑人员。(删去“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