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B. 通过这封短短的信,使我的感情受到极大地震荡。
C. 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 连日来,武汉“犟妈”易勤倾家助残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学会了不少字,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C.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见异思迁。
D.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涸(hé) 吝啬(lìn) 狭隘(yì) 咄咄逼人
B. 憔悴(cuì) 抽噎(yē) 殉职(xùn) 刨根问底
C. 参差(cēn) 酷热(kù) 热忱(chén) 人生鼎沸
D. 恍惚(huǎng) 莅临(wèi) 坍塌(tān) 拈轻怕重
题目:这,才是我最想要的
要求:请以“这,才是我最想要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春节期间,国人去日本旅游,很多人买了吹风机,据说是采用了纳米水离子技术;很多人买了陶瓷菜刀,据说耐磨是普通钢的60倍;很多人买了保温杯等等……更让人吃惊的是,居然还有很多人买回了马桶盖。这款马桶盖一点也不便宜,售价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它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最大的“痛点”是,它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而且贴着“中国制造”。免税店的日本营业员用难掩喜悦的口吻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买断货。”据统计春节前后的10天时间,45万中国人在日本砸了60亿人民币。这样的场景大抵可以被看成是“安倍经济学”的胜利,也是“日本制造”的又一次逆袭。
材料二:随着出境游的增多,中国游客在海外一掷千金的时候,似乎买来的仅仅是第一,并没有买来更多的尊重。曾经有人调侃,外国人给同伴发信息,说中国“钱多人傻,速来”。这很大程度上有种歧视的成分在里面,但塑造这种印象的,正是中国人自己。在认可中国人消费能力的同时,西方媒体评论称,不少中国消费者可能只是买到了商品,而不是买到了“品位”。而马桶盖、电饭煲、电动牙刷这类产品的扎堆抢购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
1.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对下列两种说法你持什么态度?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甲说:日本货,质量好,品质的象征,出去一次尽量多买些;
乙说:我们要爱国,一定要支持国货反对日货,尽量不要买。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礼 物
某天贪睡,早上起得晚了些,恰恰又有一个重要的会,不宜迟到。匆匆出门时,正是早高峰,只好打摩的。所谓摩的,其实就是长了个摩托样子的电动车而已。这是交通拥堵时的利器,随时拐弯随时调头,和自行车一样自由,又和汽车一样快。每个十字路口都有。
第一个十字路口,一辆红摩的师傅一边刷手机,一边机警地四处张望,精明强悍,一副招揽生意的样子。看见我走近,便上下打量着,眼睛里仿佛有杆秤。
“去哪里?”
“大河锦江。”
他迅速报价:“十五。”“你这可是比打车还贵呢。”我说。“可是不会堵车呀,”他说,
“要是打车,你一个小时也到不了。我保证二十分钟送到。”
“不能少?”“不能。”
我走开,他也没叫。应该是觉得我会回来吧。还觉得我不会走到下一个路口去找其他摩的。钱不是问题,可我就是不喜欢他的眼神,那眼神里有一种把我算准了的笃定。
较上了劲,我就往前走,走到下一个路口。几辆摩的停在那里,其中一个蓝外套的师傅正在看街景,脸上微微挂着笑,吹着口哨。我和他搭话,说大河锦江。他说十块吧?商量的口气。我便上了他的车马上出发了。
身穿西装短裙,骑坐不便,我便侧坐,这又不好保持平衡,我便轻轻抱住他的腰。
“坐稳啊,姑娘!”他说。我默默笑:都四十多了还被称为姑娘,真有点儿小甜蜜呢。
坐上了他的车,我便觉得和他是一伙儿的了。后面来了公交车,便提醒他。远远地看见交警,也提醒他。他说他也看见了。我们的车速放得很慢,他观察着,忖度着,非常小心地行驶着,趁着路况不错的时候,便加速过去。
“被揪住过么?”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呢。不过你们客人不要紧的,要是被揪住了,我就会对他们说:‘客人你先走。我是车主,有事也是我的事’。”
“哦!”我略略地放了心。“也不会有大麻烦吧?”
“也不会有什么大麻烦的,就是训一顿呗。其实他们就是看见了一般也没事,你看看咱们这路上,他们要忙的事有多少?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他们实在是顾不过来。不过咱自己也得注意,交警他们其实也是为了咱好。安全第一呀。”
“是啊,安全第一。”
事实上他开得很稳当,小心翼翼。他从不进快车道,见到最小的坑也会绕开,路过公交站的时候,碰到公交车靠停,他从不在上下车的人群中穿过。这是一个规矩人。
很快到了这一路上最大的十字口,人车如过江之鲫,交警和协警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在队伍里默默地等着。
“ 那个70后你往后一点儿! 压线十公分没啥用。80后你也往后!60后往里!还有这个小萝莉,小萝莉你很美丽,但是你不要往前挤!”
……
这都是什么呀,我伸着脖子往前看。一个戴着墨镜的个子高高的交警正在指挥路口等待的人。人们看着他,都笑了。他居然敢如此称呼这些路人,应该是对自己的判断力和幽默感很自信吧。
我抬头看看天。天色润蓝,风很清爽。今天的空气质量应该是良吧。这样的早晨,让我觉得生活是美好的。
到酒店门口时,离开会还有十分钟,正好。
我下车,把钱给他。“谢谢!”他说。
“谢谢你。你开得特别好。”我说。
“是吧?反正很安全。”他说。他说那话时似乎一点儿也不谦虚,甚至有点儿得意。
“你是我见过的开得最好的摩的师傅。”总觉得该再说点儿什么,我便又说。
他灿烂地笑起来,十分开心的样子。我也笑着点头,和他挥手告别。这最末一句话,也许是这个早晨我能给予他的最微小但是最合适的礼物。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记叙了“我”乘坐摩的的经过,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地 点 | 事 情 起 因 | “我”的内心感受及结果 |
第一个 十字路口 | “我”遇到精明强悍又要价高的师傅 | “我”(1)_____________,没乘坐他的车 |
_____ | _____________ | “我”乘坐了他的车,还有点“小甜蜜” |
3.对文中画浪线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早晨天气的凉爽舒适。
B. 烘托了“我”此时心情轻松舒畅。
C. 体现了摩的师傅开车水平高。
D. 表现了“我”对摩的师傅的认可。
4.文中画直线的段落似乎与题目无关。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5.下列对于这篇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礼物”是指“我”最后夸赞穿蓝外套的摩的师傅的一句话。
B. “我”赞扬蓝外套摩的师傅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这也是“礼物”。
C. 文章末段照应了本文的题目,表达了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理解的主旨。
D. “礼物”作为全文的线索,使文章前后有呼应,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