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母亲觉得你需要 文/汤小小 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这条路已经走了...

母亲觉得你需要   文/汤小小

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下车后坐在车站别走,我让你爸去接你。半夜三更的,一个人走夜路多危险啊。”一听这话,我连连叫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再说了,这条路早就走熟了。家离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呢,与其让老爸半夜打车来来回回,不如我直接打车回家,我一个年轻人,应该比一个老年人走夜路安全系数高吧。

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母亲都不松口。最终,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夜色中的爸,他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引颈张望,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车子驶离车站时,看到很多乘客还在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找车,爸特得意地说:“你妈真英明!我要不来,你不一定能打到车。”我无语,比家乡更大的地方我去过不少,一次也不曾在站台上过夜呀,我早就不是扯着父母衣角的年龄了。

回到家,母亲早已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微波炉转着,滋滋冒着烟,馒头的味道在整个房间里弥漫。转动停止后,母亲从里面端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是热气腾腾的馒头,她催促:“赶紧吃,专门给你买的,狗不理包子,可好吃了。”我苦笑不已,半夜三更的,哪有食欲吃东西啊,再说了,坐在车上已经吃过晚饭,我现在也不饿啊。母亲却自有一番道理:“哪能不饿呀,我还不知道,坐车可辛苦了,吃不好睡不好的。”

④洗脚水早已备好,临睡前,母亲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塞到我手中,像抱着一个火球,整个手一下子暖和起来。看着我不解的样子,母亲说:“一个人睡冷,把它放脚头取暖。”虽然天气有些冷,但真的没到这个地步啊,本能地想要拒绝,母亲却已经一把抢过去,自顾自掀开被了,把它丢到我的脚头。那一夜,因了这个水杯,整个人像睡在春天里,手脚冰凉的毛病一下子全消失了。

⑤在家里的每一天,母亲总会出其不意地做一些完全没必要的事,可是,你说没必要,她偏说有必要,非要逼着你就范。我忍不住嘀咕,说她多此一举。可她并不因此收敛,离开家时,她又是准备了一大包东西,一样样地拿出来给我交待:“这壶香油是自家酿的,送给你们领导,你还指望人家多照顾呢。这几包花生也是自家种的,给一个同事送一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要搞好关系。这些红枣是给你的,每天煮粥时,里面放几颗,补血的……”我一脸黑线,这哪用得着啊,母亲真是想得多。刚把它们拿出来,母亲又执拗地装进去,到最后,我只能背着这沉甸甸的包裹上路。

⑥我一直觉得,母亲太啰嗦,太喜欢操心,还总是操不到点子上,明明我不需要的东西,她偏要硬塞过来,真是麻烦。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天冷了,强迫女儿穿棉衣,女儿不吃早餐,非要把她摁到餐桌前,女儿数次气咻咻地吼:“真是多此一举,我根本不需要!”看着倔强的女儿,我站在那里气得不行,天冷了不穿棉衣会得风湿的呀,不吃早餐对胃不好啊,我没有多此一举,是她太不会心疼自己啊。

⑦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她一次又一次的多此一举,那些在我看来“多此一举”的事情,在她眼里,一定是必需的。我忽略掉的事情,我不在意的事情,她都会细心地捕捉到,样样周全地为我准备好。

⑧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感情,叫母亲觉得你需要。你觉得不需要的,母亲偏偏认为需要,不是因为母亲多事儿,不是因为母亲瞎操心,而是因为,母亲比你更珍惜你。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6月下)

1.我从外地回家,母亲为我做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结合语境,分析划线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虽然天气有些冷,但真的没到这个地步啊,本能地想要拒绝,母亲却已经一把过去,自顾自掀开被了,把它丢到我的脚头。

3.第⑥段写到“我”的女儿对“我”强迫她穿棉衣吃早餐的不理解,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如何理解第⑧段末“母亲比你更珍惜你”这句话。

5.有人认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终能逾越,请结合选文与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我那时真实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飘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讲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年纪大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选自朱自清《背影》)

 

1.母亲安排父亲凌晨接我;回家后,母亲半夜为我热馒头;临睡前,母亲为我准备热水瓶暖脚;离家时,母亲为我准备一大包东西让我带走。 2.“抢”字用了动作描写,指不由分说地夺过来。在文中指面对“我”的拒绝,母亲把热水杯一把抢了过来,不由分说把杯子丢我床上为我取暖,态度坚决,体现母亲对我的关爱。 3.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内容上:对于“我”的关爱,女儿毫不领情,着让我终于能站在母亲的立场考虑母亲的心情,也终于理解母亲深切地关爱,最终点出本文的主题。 4.母亲对子女关爱至深切,对子女日常生活关心照料的无微不至,是无人能及的。甚至连子女都不会这么细腻周全的为自己考虑。例如文中提到,母亲给我热水杯取暖,“我”虽然拒绝,但“因为这个水杯,整个人像睡在春天里,手脚冰凉的毛病一下子全都消失了”,充分表明母亲比“我”更爱惜“我”的身体,更在乎“我”的舒适度。 5.文中,“我”一开始认为母亲啰嗦,做事多此一举,自以为是,这是对母亲的不理解。直到“我”有了女儿,面对女儿的不理解,“我”开始反省自己,终于理解了母亲的种种“多此一举”。链接材料中,对于父亲送我出行时的事必躬亲,“我”也是不理解的,多年后,收到父亲的来信时,回忆起来,却觉得自己的自作聪明。从选温和链接材料来看,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我们尝试多多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终能化解隔阂。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母亲”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母亲”为“我”做的几件事情。注意要求,要依次概括,顺序不能颠倒。 2.试题分析:分析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要首先答出方法,然后在答出在语境中的意义。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3.试题分析:考查情节的作用。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从女儿对于关爱毫不领情才让我理解母亲深切地关爱。所以这“不理解”也点出本文的主题。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自己行为的反省。一定要答出引出下文的具体内容。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要理解好“母亲比你更珍惜你”这句话,就必须理解上下文的内容。也就是说做母亲的是如何“珍惜你”的。母亲对子女日常生活关心照料的无微不至是无人能及的。这个观点是通过抓住具体的情节或描写来分析出来的。 5.试题分析: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文章的主旨和链接材料;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有时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不管是文章还是链接材料,都表明一个道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应该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终能化解隔阂。要找到文章与链接材料的共同点来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作答。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朝衣冠 ___________              (2)寡人之耳者 _________

(3)梁尝有疑__________              (4)臣,民也   _________

2.找出下列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皆以美于徐公/以布衣富侔国    B. 窥镜而自视/侧而视之

C. 客之美我者/君将哀而生之乎    D. 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

3.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乙两文来看,邹忌与朱公都成功地让当权者认可了自己的建议,请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

 

查看答案

默写

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虞世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④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欧阳修)

⑤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典故,以姜尚、伊尹自比,希望得遇贤君的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绘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论语》中谈到学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一切景语皆情语”,徜徉于文学海洋,情景交融的诗句比比皆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之情;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落花心系故枝,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查看答案

请找出下列有误的一项(    )

A. 《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开创了豪放词派,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D. 川端康成,日本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其《父母的心》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查看答案

下列每排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慰藉    篷勃     谈笑风生     奇闻轶事

抉择   狭隘      莫名其妙     怪诞不惊

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             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

 

查看答案

积累与运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春草青青,绿意然,是严冬的考验让她绽出春芽;夏荷翩翩,出淤不染,是艰苦的环境让她迎风招展                          ;红梅朵朵,梅香芬芳,是坚强的意志让她傲雪盛开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一味欣赏别人成功,只能招来最终的落寞;顽强的拼搏,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你可知道,看得见的辉后面有看不见的努力;看得见的快乐后面有看不见的汗水;看得见的鲜花后面有看不见的苦难。只要我们跎光阴,挥霍年华,留下的只能是一声长叹。

青春的年华是那样的珍贵,因此我们更应珍惜一切:珍惜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父母对我们喋喋不休的深情;珍惜老师的教吧,因为那教诲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珍惜朋友的鼓励吧,因为那鼓励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支点!

1.请用正楷字将划线内容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加点字注音。

________      辉_______      蹉________      教_______

3.语段段分别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根据语境,在第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得上下文语意连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